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三农政策资金使用管控的四个思考 政策资金重点投向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1号文件”,其一条政策主线就是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更好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理念,引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以及“三化同步”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近十多年来,中央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农田水利、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出台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建立起政府主导模式——“三农”政策资金支撑体系,形成“三农”投入主体多元化新格局和新机制,更好地运用“三农”政策资金”,发挥其“强农、惠农、富农”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政策刚性化作用,构筑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最稳定、最可靠的资金支撑体系,从而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三农”中国梦。对此,针对近十多年来,“三农”政策资金使用管理经验与教训,要创造性优化“三农”政策资金管控途径,笔者认为,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第一、做大“三农”政策资使用金“蛋糕”

  1、按照 “三个高于”要求,加大本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按照中央“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的要求,努力增加财政“三农”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县市“三农”投入的同时,通过考评激励和奖惩激励等措施,将支农资金分配和各地投入力度挂钩,引导镇村各级组织不断加大“三农”投入,防止出现财政“三农”支出“上进下退”现象,确保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2、吃透国家 “三农”政策资金,积极向上争取“三农”项目资金。当前国家财政“三农”政策资金将向五个方面倾斜:一是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投入倾斜,二是向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倾斜,三是继续向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投入倾斜,四是向农业农村项目整合倾斜,五是向“老、少、边”区扶持倾斜。因此,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国家“三农”扶持政策,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产业化及专业化、装备设施农业和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三农”项目资金申报力度,注重“三农”政策项目资金的整合,大力推行整体推进、连片开发。

  3、创新“三农”投入引导机制,放大“三农”政策资金效应。积极运用市场运作、资金整合、贷款融资、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机制,逐步将财政资金由分散支持向整合使用转变,由简单补贴向以奖代补转变,由财政直接投资向财政贴息扶持转变,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和放大效益,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使用权、林权、基础设施的使用权等产权因素,引导产权要素有序流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支持发展包括农村小额信贷在内的各种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微型金融服务,继续支持农业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资向“三农”投入,让“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措施成为村建设投入的重要力量。

  第二、把握“三农”政策资金重点投向

  1、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三农”政策资金科技含量。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等方面的投入和倾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支持现代种业繁育推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资金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粮棉油高产创建、基础农技和示范县等项目实施范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继续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畅通转化应用通道,增强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完善以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为重点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支持引导农业部门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建立政府投入与服务绩效挂钩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四是完善农民科技培训支持政策与机制,重点支持农村农技人员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力度,增强合作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研究建立涉农项目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接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支农项目和承担“三农”政策资金项目建设任务,健全“三农”政策资金项目资产管护长效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强化 设施农业 农村社会事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