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粮食安全与人口控制


 

  有人认为继续限制生育、控制人口有利于保持中国的粮食自主生产能力,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由于我们反对继续控制人口,一直呼吁全面放开乃至鼓励生育,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并不看重粮食生产的自主能力。鉴于此,我们以此文来重申对粮食问题的立场。我们认为,中国必须重视粮食安全,因为粮食供应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安全与经济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议题,没有国家安全作为基础,经济繁荣随时可能成为泡影。中国也许可以适当进口粮食,但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必须保持国内粮食自主生产能力,而不能指望国际市场来保障本国的粮食供应。

  首先,粮食是维系人类生命的首要商品,它的价格弹性非常小(需求刚性大)。换言之,如果供过于求,粮食价格会大幅下降,因为粮食价格再便宜,人们对粮食的消费也不会增加多少。另一方面,如果供不应求,粮食价格则会飞涨,因为价格再高,人们也要吃饭。所以粮食价格对市场供需平衡特别敏感。一场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哪怕只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量几个百分点,粮食价格都可能飞涨数倍。一旦出现世界范围的恐慌,市场机制可能完全失效。这点在金融危机前的那场短暂但恐怖的全球“粮慌”中表现非常突出。仅仅在2008年3月30日的一天之内,大米的期货价格上涨了30%。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突然停止出口。如果不是后来的金融危机降低了世界性的需求预期,世界粮食市场一夜之间完全崩溃并非天方夜谈。

  其次,决定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走向的因素不仅包括显性的实际供给,也包括隐性的可替代供给。如果把生产出来的粮食看成是显性的实际供给,那么可以生产出来、但实际并没有生产的粮食则是隐性的可替代供给。这种隐性的可替代供给作为可实现的供应量,是抑制未来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只要中国拥有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即便这种能力未被使用,也可使大幅推高粮食价格的企图废功于无形。简单地说,在搏弈论中,一方的搏弈力道取决于其拥有的潜在的可运用能力,而非其实际运用的能力。如果依赖国际市场来保证粮食供应,那实际上是废弃自己手中的筹码,将未来市场的主导力拱手送人。而且,与一般商品的可转换性不一样的是,粮食自主生产能力一旦失去在很长时间内是不可逆转的。

  第三,粮食需求的刚性特征导致垄断利润极其丰厚。比如,在粮食短缺时,如果垄断者销毁部分粮食,那么虽然它能卖出的粮食要更少,但因为粮食短缺致使粮价暴涨所带来的额外利润可能会远超过被销毁的那些粮食所损失的收益。由于这个原因,对粮食市场的最终垄断在商业上对巨型跨国粮商有着致命的诱惑力。但是,这些跨国粮商要达到支配性的垄断地位需要非常长期的谋划、巨大的财力和所在国政府在政治和外交上强有力的支持。虽然西方大国一直在全球推行贸易自由化,但它们对本国农业的巨额补贴却节节升高。这些国家在农业上的这些长期策略是卓有成效的。到现在,第三世界的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边缘化,75%至90%的世界粮食市场被西方的四大巨型跨国粮商所控制,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既然我们如此重视粮食安全,为什么却一再呼吁全面放开乃至鼓励生育呢?实际上,这两者没有丝毫矛盾。粮食供需是一个涉及到耕地、技术、储备、市场等各方面的非常复杂的动态平衡问题,根本不能归结于划定人均耕地面积底线这样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有人认为继续限制生育、控制人口有利于保持中国的粮食自主生产能力,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中国人口现在占世界19.1%,但耕地面积仅占世界7%,很多人由此觉得中国地多人少,因此需要控制人口。但实际上,由于耕地分布并不均匀,少数耕地富有国会拉高世界平均值,使世界人均耕地这个指标失去代表性意义,导致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耕地都要少于世界平均。按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数据,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就有167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占世界69.2%。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土地 农业生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