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决定入口”,如果能解决了出口的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入口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产品有受众,那么上游就比较容易解决。而现实是什么状况呢?经常上游种植出来了,但无法进行销售,品牌产品卖不出去,价格比不上产品。这实际上因为渠道的错位。一个品牌化的产品,选择的却是一个非品牌化产品的渠道,导致产品在渠道内难以供销。农产品渠道到底有多少个,每个渠道的现状是什么样子,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我们分成了批发、商潮、餐饮、专卖店、电商、会员制、深加工等领域。农产品的渠道现状可以用散、乱等几个字来形容。整个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程度比较低,渠道比较多元,企业选择起来比较茫然。传统的渠道主要是批发等,和普通商贩相比没有优势,商超渠道总量比较多,但是这里面限定比较多,存在很多隐性亏损的漏洞。
批发的模式非常简单,产地流转到集散地,然后再到农贸市场、餐饮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目前整个批发渠道在分化,一方面是渠道的分化,一些高端水果专卖店也开始到批发市场来进货。批发市场一些商户也在分化,不少人转型主动去拜访下游客户,给下游客户提供选择,走出去之后让这些经销商可以转化成品牌农业的运营商。
商超,这无疑是展示农产品的好平台,不论是初加工的产品还是深加工的产品,品牌的产品在这个舞台上呈现的越来越多。超市具有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的特征,比较适合我们品牌类产品的销售。商超进入门槛比较高,对运营主体运营能力和组织化要求很高。
第三个是餐饮渠道。餐饮是农产品主要一个消化渠道。这个渠道有很多灰色的链条,难度比较大,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风险比较大。
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渠道选择就是根据消费者的习惯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决定企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渠道模式来完成产品销售。如果企业规模化程度非常高,但是精细化程度比较低,建议这样的企业定义为某某原料的专业供应商,和下一个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如果说企业规模比较大,精细化程度比较高,而且目标消费者以城市市民为主,这样的形态建议首选商超渠道。如果企业规模也不大,但产品区域特征比较明显,这样的企业比较适合运作专卖店的模式。如果产品能够通过策划,能够讲故事,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可以在通过网络活动,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甚至可以进行预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11-03/6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