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手里缺流动资金,没有足够的钱买饲料,每天一睁眼,心里发愁的就是圈里的80多只羊的饲料钱。”就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养羊农户严武德最着急的时候,他幸运地从凉州区农村信用社贷到了一笔额度为5万元的“牛羊蔬菜产业贷款”。“有了这笔钱,我养羊腰杆就硬了,还能多养些羊。”
和严武德一样,已经拥有1座日光温室的高坝镇农民张国开,由于种设施蔬菜效益高,也想扩大规模,再建一座日光温室,但苦于凑不够8万元的建棚资金。在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用5万元的“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建了一座占地2亩的日光温室,估计一年能增收4万元左右。
张国开等人所说的“牛羊蔬菜产业贷款”,是2013年5月底甘肃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等6部门联合推出的“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贴息贷款”,被广大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双业贷”。
“农民再美好的产业致富愿景,也需要金融资金的支持。”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韩临广说。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是甘肃省依据省情重点推进发展的两个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西部牛羊肉生产大省和“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商品菜生产基地,甘肃此举旨在用有限的财政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农户在发展产业中的融资难题,以此撬动金融信贷资金进入三农领域,从而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其实施一年来,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效果明显,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欢迎,贷款积极性高涨。到今年底,甘肃省级财政已累计整合8.7亿元资金进行贷款贴息,已有近12万户有发展意愿的农户获得了贷款,累计投放贷款158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两个产业的发展。“双业贷”正成为农牧民实现产业致富的助力器。
财政资金聚力,吸引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是一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蜻蜓村支书马元告诉记者,1994年,蜻蜓村起步发展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种植,一直到2007年,全村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也只有200多座,总量很小。村里想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和发展设施养殖,但却拿不出钱。近年来,借助省上整合财政资金,贴息发展的一系列惠农支农贷款,蜻蜓村的设施蔬菜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建成了671座日光温室,还成立了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蜻蜓牌”蔬菜商标。
“经过20年的发展,村里的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元说,伴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快速发展,对设施蔬菜机械化程度、种植技术的标准及对品种的选育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村里的部分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面临更新问题,急需要资金投入。此外,部分村民发展规模设施养殖也缺乏流动资金。
马元说,基于产业发展的现实,蜻蜓村村民的信贷需求十分旺盛。今年以来,村里有115户村民拿到了1395万元“双业贷”,设施蔬菜老棚更新及发展产业缺流动资金的问题迎刃而解。
甘肃省农牧厅财务资产管理处处长马再兴介绍说,根据规定,对牛羊产业大县和蔬菜主产区及其他地区从事牛羊养殖和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双业款”,年利率上浮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国家基准利率的20%,贷款贴息由省、县(区)财政和农户共同承担,先付后贴,其中,省级承担4%,其余由县区自行确定各自承担比例。农户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合作社(养殖小区)不超过300万元。贴息期限,原则上按草食畜牧业2年、设施蔬菜1年执行,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3年。
凉州区农牧局负责“双业贷款”的工会主席党吉生告诉记者,在凉州区,除了省级财政贴息外,市级财政承担了贷款年利率0.38%,区级承担了2%,农户个人只需承担1%。
“这项贷款不仅利息低,而且财政贴息占了绝大部分,是让农民受益、受惠的贷款。”蜻蜓村的养殖户张国梁说,更重要的是,“双业贷款”给农民发展产业引来了资金,“解困又解渴”。
创新担保方式,降低农民的信贷“门槛”
贴息解决了农民贷款贵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物,成为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让银行想放贷、敢放贷,甘肃各地积极尝试和探索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10-20/6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