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5日,“2014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同期,“2014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市召开。这两个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关联的会议,因为“农产品电商化”这个最近很热的话题,而有了交集。由农业部批准召开,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14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设置了“区域方略与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吉林大米高端论坛”、“发挥区域特色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挖掘品牌文化提升产品软实力”、“农产品电商化与信任机制”等专题,其中由新京报联合主办的“农产品电商化与信任机制”的专题研讨会,参与度和关注度最高。
农产品电商是涉农电商的第一阶段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产品的总交易额在4万亿左右,80%通过批发市场实现,网购的量还微不足道。农产品电商也因此被认为是有着万亿规模潜在市场的大蛋糕,这也是国内电商领域为数不多的处女地。
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建设介绍,目前涉农电商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农产品电商,第二个阶段是农业电商,第三个阶段是农村电商,就是从信息化、电商、物流、金融各方面改造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
农村电商不仅仅是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送到餐桌,同时也让在田间地头的老百姓能享受到电商的便利,它既牵扯到信息技术,也牵扯到智能物流,还牵扯到电子商务平台,更牵扯到了现在比较火热的金融服务。
张建设说,农村电商最终致力于整个改变城乡的要素和交换的机制,最终可能会形成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化的态势。“当然这是未来的愿景,目前三个阶段都在尝试。”
冷链依旧是生鲜类电商面临主要问题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洪涛认为,生鲜类电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冷链问题,物流、配送、快递、宅配等成本较高,一般在30%-40%,一般果蔬类生鲜物配成本甚至超过50%,甚至100%,如果冷链质量不高,可能会前功尽弃。
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现代化作业,并且用现代流通与之对接,避免田头到市场的脱节问题,实现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无缝对接,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否则生鲜冷链物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规模化、现代化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下来,从而居民大量的购买,从而会降低成本,同时也增加农民的收入。
欧美等国家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农场化生产、工业化生产、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生产,冷链物流容易对接,因此成本较低。而我国2亿多户农民生产,生产的分散化,生产的非标准化,再加上缺乏准确的市场引导,今天生产多了,明天生产少了,有时赚钱,有时赔本亏损,现代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此难度很大。
农产品生产流通都缺乏标准
农业部全国农业展览馆馆长隋斌认为,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面临着法律建设滞后、标准化水平低、物配服务差、政府各部门协调难度大等四大挑战。农产品电商行业标准化水平比较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无标可依或有标不依的情况,导致农产品质量缺乏公信力;二是流通环节的标准不健全,表现为缺乏分拣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验收标准以及管理标准。隋斌认为,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下一步将更加白热化,企业要想在群雄逐鹿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更大的发展,采用品牌化战略至关重要。
首先商家经营的范围应确定为优质的品牌农产品,这是打造品牌点上的基础。其次,服务内容和手段要规范、便捷和高效,逐步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第三,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电商的运营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
■ 电商声音
供应链管理解决农产品流通
虽然农产品电商的未来看上去很美,但近来,关于“农产品电商无一盈利”的报道很多,“农产品电商不赚钱”、“农产品电商难做”的论调也不绝于耳。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建设表示,目前来说,受物流成本的限制,产品标准化和各个产业形态系统也有待健全,农产品电商确实比较难。但还会坚定不移地开展农产品电商,一旦能够用高效而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来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它将会对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9-16/6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