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地流转难背后的农户心态


 

  随着规模、集约农业发展,各地土地流转正在加速推进。半月谈记者在一些地区采访发现,不少农民存在不愿转、不敢转的心态:一方面有恋土情结,宁愿自己种,也不给别人种;另一方面,担忧土地权益的保障,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规占地、变更农地用途等现象。

  “流转不赚钱,还不如自己种保口粮”

  綦江区是重庆农业大区,近年来全区土地流转率已经超过30%。在越来越多的农地被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管理的同时,不少农民对流转土地也持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我家里有5亩多地,现在还是我和80多岁的公公一起种。别人叫我转出去,但就是舍不得。我都种了30多年地了,现在还有力气,为啥要给别人呢?”在綦江区赶水镇铁石垭村,刚刚从庄稼地里忙活回来的农妇赵福会,用袖子擦了擦嘴角边的泥土,挨着记者坐下,快人快语。

  在重庆市农委研究室主任颜其勇看来,类似赵福会这样的心态,在重庆农区很具典型性。“不少留守农民仍有恋土情结。种了几十年地了,不愿闲下来,就愿自己耕作土地,能种多少算多少。”

  与此同时,在西南丘陵农区,由于户均土地规模较小,又高度零散,在不少农民眼中,土地流转收益不高,且不稳定,还不如自己种,保自家口粮和蔬菜。

  “我们村里户均承包地只有4亩多,土地流转费最近几年确实在涨,但平均每亩也就400多元。一户人家即便把全部土地都流转出去,一年收入也就1500多块钱。”石柱县黎场乡江云村农民刘智忠说,业主对流转土地也是挑肥拣瘦,只要好地,山坡地、“鸡窝地”都不要,一户农民能得到的土地流转金就更少,积极性自然不是很高。

  山西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省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大多市县出台了推动办法,并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补。到去年底,全省流转土地面积只有683万亩,流转比例仅为14.2%。太谷县农经中心主任薛玉平说,随着国家农村土地改革各项措施的出台和落实,部分农民愈发惜地如金,土地流转难度进一步增大。

  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东长寿村的广靖蔬果专业合作社,今年想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流转价格从每亩每年700元涨到1100元,流转农户还可优先到合作社务工,每年能有1万元左右收入,比自己种地收入高多了,但还是有十几户村民不同意流转。其中三四户农户说,政府分给了他地,他就是要种,租金再高也没用。”身兼村支部书记的合作社理事长丁福有无奈地说。

  “土地‘非农化’,转出去心里不踏实”

  在部分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同时,一些地方土地违规征用、占用的情况多发、高发,也让不少农民心存担忧。

  在重庆市东北部某县,曾发生以发展工业园区拓展区为名,通过少批多占、以租代征的方式,违规征占农民承包地的现象,农民平均每亩土地补偿只有1万多元。一位被占地农民诉苦道:“我家里4口人只有5亩多地,全是口粮田。现在被流转了,生活难以为继,说啥都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以流转之名征占土地,让农民利益受损的同时,一些涉农企业、大户也自行改变流转土地的用途。“非粮化、非农化”的举动,让不少农民觉得把土地流转出去,心里不踏实。

  山西省农业厅经管局局长白剑认为,从深层次看,农民惜地导致土地“转”而不动,与城镇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有关。由于担心在流出土地后没有稳定就业和社会保障,部分农民顾虑重重。

  此外,政策宣传引导不足,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真正意义不甚了解。白剑说,虽然建起了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山西省统一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但很多农民以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卖地或者长期占地,对流转心有抵触。还有部分农民在土地政策刺激下,坐等土地升值。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受人力、物力等因素限制,当前对农民的培训大多侧重于种养技术,对土地流转等政策涉及较少或者解读不到位。分散于农经、农业、组织、宣传等部门的培训资源也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整合。有的部门组织专家编写的培训教材甚至出现了鼓励“反租倒包”等违背中央精神的错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蔬菜 专项资金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