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国半数耕地是“望天田” 两部委欲打通灌排“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是水利建设最为薄弱的环节。这是两年前,水利部部长陈雷对我国水利建设情况所作的描述。而今,这个薄弱的环节依旧存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之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两部委为此展开了密集的调研。

   近日,水利部农水司和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在徐州调研水利情况时指出,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是许多农民的期盼。小沟小渠等建设单项工程虽小,但关系到一个村、一个组抗灾夺丰收的大问题,有的还关系到村民用水安全。

  滞后的管理模式

   出于粮食安全等方面考虑,国家财政在农业用水、农田水利工程等方面多年来给予大量补贴。

   2009年,财政部等部委印发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并明确了补助方式、范围和申报主体。

   5年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存在。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体制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干渠、支渠,可是从农渠到田间的水利管理仍是“黑箱”。

   由于“最后一公里”没有纳入体制化管理,水从农渠引到田间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水费怎么收、谁来收,目前都不明确,这种混乱、低效的基层管 理不仅增加了大量成本,并且将成本转嫁到农民头上。”前述工程师说,尽管国家不断对农业做出让利,但“最后一公里”,也就是农渠以下的管理不到位,可以导 致之前各种努力前功尽弃。

   陈雷曾表示,目前全国仍有近半数的耕地是“望天田”,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依靠村集体,当时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近30年来 由于农村集体力量小,没有经费和主动性去建设和管护,不少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

  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国祥表示,“国家补助建设,由农民再出一部分钱打井或者添加滴管设施,当然很好。但农民现在用水很便宜甚至不要钱,让他们多出这部分钱就很难,所以他们浇水还是漫灌,浪费严重。”

   “农业用水、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的特质,无法完全依靠市场价格机制来进行,因此农业用水难以收回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前述工程师说。

   既然这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可能实现全补贴吗?李国祥认为不可行,“完全由政府出钱,农民使用时不爱惜,很容易造成设施损坏,之后再由国家出钱修,这需要的投资额过大,将是一个无底洞。”

   在李国祥看来,造成目前瓶颈的关键原因是收益主体、责任主体不明确。他说:“一条农渠会经过很多农户和农田,产权难以界定,谁来投资、谁来管护都无法落实。”

   前述工程师介绍,“我国农业市场化水平比较低,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不利于粮食价格稳定和国家的宏观利益。”

   李国祥认为,即使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开放了市场,投资依然不足。“农业具有公益性,企业看不到盈利是不会积极参与的。”

   要想根本解决这一难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生产主体。李 国祥认为,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这些新型主体自身有需要,也有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应该由他们牵头建设,并享受国家补贴。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水权拍卖和节水奖励的方式支持农民建设水利工程。李国祥介绍,“如果农民节水达到一定水平,会直接享受政府奖励,这样农民就有热情主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渠 水利工程建设 专项资金 干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