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信阳茶叶、潢川华英、光山羽绒、三高农牧、山信粮油、黄国粮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已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达11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4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55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1/4强。
确权颁证,让资产变资本,破解农村资金瓶颈
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金融“破冰试水”又存在一定风险。如何让不动产动起来、让资产变资本、让死钱变活钱?在试验区挂牌成立初期,信阳市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着为农民确定“五权”,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并严格按照“调查摸底、公示定案、勘界确权、落实主体、申请登记、审核备案、颁发权证、建立档案”八步流程做好“五权”确权颁证工作,使农民拥有了统一规范的物权凭证,为抵押担保贷款、变资产为资本奠定了基础。
在浉河区、平桥区试点取得成效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改革者的魄力迅速开展了农村“五权”的确权颁证工作,职能部门同时建立起了市、县、乡三级担保网络,出台了农村物权确权和抵押担保暂行办法,把农民的林权、农机具等都纳入抵押担保范围。
平桥区陆庙核心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五权抵押担保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对金融机构认可的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直接拿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二是对金融机构尚不认可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建立抵押担保中心,有需要贷款的农户向担保中心提出申请,并以物权证作为抵押,由担保中心向金融机构担保贷款。”
与此同时,被农民称之为“草根金融”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运而生,并迅速遍地生长,让农民手中的小钱变大钱,散钱变整钱,死钱变活钱,满足了农户多层次的需求。
平桥区返乡创业人士孙向阳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2011年,我在陆庙核心区流转土地近1000亩,用于核桃基地建设。2012年时资金周转困难,就用土地经营权及部分林权抵押给信阳市平桥区信用担保中心,向平桥恒丰村镇银行贷款100万元。现在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预计年纯收入能达到50万元。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贷不到款的话,前期的所有投入就有可能打水漂。”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谈及保,今年84岁的罗山县龙山乡常岗村的韩庆中激动不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能领到国家发放的养老金。”2009年6月1日,他与另外3798名60岁以上的老人领到了县里发放的第一批养老金。
“4年前,我和老伴商量,一起各缴纳了15年保费3760元钱。这不,缴的费已经全部收回来了,两人每月能领223.6元,够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开销了。”韩庆中说。
从2010年开始,作为河南省探索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试点县的罗山县,开始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2009年入保的可选择“老办法”缴费,即每年缴250.7元或者334.3元,60岁后每月享受101.3元或者111.8元的原标准待遇;2010年入保的,按照“新办法”缴费,可选择100元~500元5个档次缴费,加上60元基础养老金,按新标准计算待遇。“5年时间的见证,充分体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非常好的惠民政策。”罗山县龙山乡保障所所长成卫说。
记者在信阳农村采访时,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保给农村老人带来的实惠。在光山县寨河镇,当地20多平方米的保服务大厅里,接待着前来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工作人员说,由于月初是发放保养老金的时候,所以这几天很多老人拿着农保存折前来确认账户,领取养老金。有些60岁以上的农民,没有缴费也可以按月领取60元的基础养老金。
“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关心的事,也是信阳推进农村改革的民生突破点。”郭瑞民说,“我们突出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两个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群众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据了解,信阳市已实现了保全覆盖的目标。各县区还在积极推行“居家养老”模式,就是让日常生活在家庭中的农村老人,同时得到社会服务支持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的“低门槛”,还被形象地称为“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5-30/6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