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种业市场监管:源头打假难度更大


 

  编者按

  近日,本报举办“学习功勋人物弘扬种业精神”企业座谈会。如何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种业市场秩序成为与会20多家种子企业负责人热议的话题。

  一直以来,种业市场套牌、套包、无证经营现象严重,“杂牌”种子泛滥,“正牌”库存量居高不下,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种业的发展。

  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于去年11月发文并安排部署种子打假专项行动;同时,多部门联动打假与企业维权积极性高涨相结合,媒体也及时曝光制假造假案件,跟进大要案查处,种子市场秩序有所好转。

  “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市场整顿的效果,一是制假造假的小种子公司数量减少了,二是制种基地的制种面积有所下降。”辽宁东亚种业董事长徐福春说。

  另一方面,新式种业侵权行为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山东登海种业公司董事李小霞一口气说了四五种新的侵权方式,其中以网络交易,物流配送套牌种子最令人感到无奈。

  套牌套包、制假售假等侵权行为不仅损害农民利益,更是严重挫伤种企科研的积极性——辛辛苦苦制造的“车”,造假者可以一下子跳上来,劣种驱逐良种现象也就难免了。

  “骆驼再大也经不住蚁群噬咬”

  ——近3年种企数量减少40%,但种企负责人普遍感到无证企业数量并未有明显减少。

  谈起侵权,最令企业头疼的是无证企业的套牌套包。目前,市场上相当部分假种子是由无证企业销售的。过去三年,我国种子企业总数由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200多家。但是,种企负责人普遍感到,无证企业数量并未有明显减少。“再大的骆驼也经不住铺天盖地的蚁群不停地噬咬。”北京康庄大道农科公司董事长庄世界的一个比喻,透露出对无证企业侵权的些许无奈。

  事实上,一切种子都是由基地生产出来的,如果不从生产源头抓起,仅靠市场打假,很难根本遏制侵权行为。“不打基地,只打市场,往往事倍功半,非常被动。假种子在市场上可以四处藏身,但是在基地里就无处可藏了。”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总经理臧新宇的观点代表了种企负责人的一致看法,抓住基地管控,侵权行为也就失去了土壤。

  但是,生产环节打假要比市场打假难度更大,河南秋乐种业副总经理高伟认为,农民增收幅度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因打假而造成制种面积缩减,农民收入下降,与政绩考核体系的导向相背离,是导致地方政府对基地打假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要给制种基地农户一定补贴,保障农民的制种收入。”李小霞认为,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耗资巨大,应杜绝无证企业或无资质单位以挂靠形式进入基地,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培育制种基地农户的契约精神,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保护农民的长期利益。

  与大田作物相比,蔬菜育种的相对投入成本更高,种企遭侵权所带来的打击更加致命。“蔬菜育种对设施要求比较高,投入更大,而且做蔬菜育种,没有十年时间不可能成功。”山东华盛农业董事长李兴盛表示,目前华盛的科研投入占销售额比例超过20%,但很多侵权者却只需从繁种农民那里套购来华盛的蔬菜种子,随便起个名字,做点廉价的包装,就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润。

  瓜菜育种专家出身、创办安徽江淮园艺公司的戴祖云也有同样的体会,“我们企业36.9%的人员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侵权只要三五个人,甚至一些夫妻店就可以了。”对此,他建议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蔬菜种子市场的准入制度。

  蔬菜种企一旦遭遇侵权,在维权时往往还要付出比大田作物种子企业更高的成本。安徽江淮园艺去年遭遇了套包侵权,请科研院所对套包品种做基因图谱鉴定后,认定其并非本企业所生产的蔬菜种子。“利用基因图谱做品种鉴定,可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但是按现行规定,蔬菜种子只能到基地做田间鉴定,人力物力的耗费非常大。”戴祖云说。

  要引发一场涤清行业乱象的风暴

  ——越来越多的种企认识到,积极借助媒体的力量打破侵权行为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是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

  治顽疾需下猛药。规范种子市场,固然不是一两个举措可以完成的,但是要引发一场涤清行业乱象的风暴,还需一次引发蝴蝶效应的振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制种 蔬菜 制种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