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城镇化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差距


 

  “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六大新意,要落地,需要推进八项配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最终实现全覆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通过改革打破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说。

  “要真正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流动,城市和农村都要改革。”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黄延信说。

  这是几位专家在发展中国论坛(CDF)与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上就城镇化发展问题发表的观点。

  辜胜阻:

  城镇化最重要改革是公共服务全覆盖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六大新意,要落地,需要推进八项配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最终实现全覆盖。

  辜胜阻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我将其总结为“3+X”。

  “3”是进城落户1亿人,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惠及1亿人,中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1亿人。

  但是落户1亿人现在是件非常纠结的事情,大城市有人想落户,但进不来。最近有个调查表明,愿意到大城市落户,但是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的人占了50%。为什么?因为大城市的房价太高,他们进来以后也没办法融入大城市。如果让他们放弃农村户籍和上面含金量很高的待遇,可能连50%都不到。

  有人认为,中小城市可以起到代替作用,但是75%的人不愿意要这些城市的户口,因为这些城市户籍的含金量远不如农村户籍的含金量高。

  对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政府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推动公共服务和居住证制度,也就是这个“X”。

  “X”是对不能落户的常住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文明“城镇化最重要的改革是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辜胜阻认为,新型城镇化要围绕人、业、钱、地、房这五个要素展开。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最大特点,其核心和重点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使进城人口实现三维转换: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职业转换、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移以及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业”要求城镇化要有产业支撑和转移人口的稳定就业。

  “钱”从哪里来?国开行预测未来三年城镇化投融资需要25万亿元,财政部预测未来六年需要42万亿。地方政府靠卖地负债发展城镇化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金融创新,打开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融资的通道,提高公共供给的效率。

  “地”指的是集约使用土地,推进新一轮的土地改革。

  “房”是进城人口住有所居的关键。要尽快建立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构建“高端靠市场、中端靠调节、低端靠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供给体系,通过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房的供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做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等多途径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辜胜阻认为,城镇化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城镇化率不是越高越好。“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率就已接近20%,后来由于无法解决就业和吃粮的问题出现了持续20年的逆城镇化运动。很多国家城镇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农村的贫困转移到城市,巴西和印度的贫民窟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最后,城镇化不等于“摊大饼”,要避免大城市病和人口过度膨胀。

  辜胜阻认为,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六大新意。首先是新方向,从偏重土地城镇化向重视人的城镇化转变,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其次是新目标,要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再次是新模式,资源配置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第四是新方式,粗放式高物耗方式向集约、低碳、绿色转变;第五是新路径,一方面通过城市群与中小城市两条腿走路,另一方面要实现人口异地转移与就地城镇化;第六是新动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实现产城融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核心 农业现代化 预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