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还有吸引力吗
创业门槛比城市低,但起步大多有阻力
“这里是番杏,是长在海边的野菜,这里是枸杞叶,这里是菊花脑……”湖南省衡阳县英陂农业园,陶新宇在一个个大棚前,讲解起自家蔬菜的名字和功用。一个个陌生的名词从他口中迸出,听起来颇感新鲜。
英陂农业园内的100多个蔬菜大棚,只是这位33岁小伙子的蔬菜基地之一。在衡阳市,他和他的衡阳县花满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了4块蔬菜基地,年产量约3000吨,年销售额超过700万。
要是换在8年前,这样的光景,怕是很少有人料到。
从北京一所高校的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陶新宇在三亚机场物业管理部,谋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并不差,却让陶新宇感觉“似乎已经看到了头”。“继续干下去,能够做到物业公司的经理,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他说,给别人打工,心里总是缺少归宿感。
2006年,陶新宇辞去了三亚机场的工作,揣着仅有的2万元积蓄回到家乡,“家里人起初还以为我是休年假探亲。”当他说出回乡创业的打算时,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一位亲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啊,我干了一辈子农活,从来没有见过能从地里刨出金子来!”
陶新宇自然没盼着马上“刨出金子”,只是想到农村来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再说农村创业的门槛远没有城市里那么高,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虽然初衷不尽相同,但周文的回乡创业路,却一样是在家人的质疑声中起步。
在湖北一所高校读了四年建筑设计,周文并未像大多数同学那样,早早地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城市。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她一直就有着回乡工作的念头。
周文的老家,在祁东县双桥镇洋湖村。父母一直是村里的“能人”,种过果树,养过猪,却不幸连连遭灾,欠了一大笔债。“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村民们给家里送肉、送米,连我读书的学费,都是向他们借的。”周文告诉记者,从那时候起,她就想着要找机会为乡亲们做点事。
2011年,周文考取了湖南省的大学生村官,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洋湖村。母亲起初同样不解:“人家是从农村往城市走,你怎么反过来了?”
周文的想法却很“简单”——通过自己的努力,选一个合适的产业,让并不富裕的洋湖村百姓,尽快富起来。
创业之路顺畅吗
想出新点子不难,经得起市场考验不易
创业的路子,却远比想象中难。
为了给村里选一个合适的产业,周文没少走弯路。
最初想到的是种大棚蔬菜,却因为村里缺水,不得不放弃。随后打起了果树的主意,给老乡们送树苗,但由于成不了规模,管理也跟不上,要想有多大的效益,基本不可能。
周文最终想到了特色养殖——这些年,土鸡的行情好,为啥不选一个更加值钱的品种?她从外地引进了乌鸡的品种,通过选种育种后,想免费送给村民,得到的回应却令人有些意外——村民们说,乌鸡太珍贵,怕自己不会养,积极性并不高。
周文从中听出了“潜台词”:“虽说鸡苗是免费送的,但饲养乌鸡时间长、成本高,万一卖不出去,不还得亏本?”
来回做工作,总算有5个村民接下了周文送来的500只鸡。压力也随之而来——市价近400元一只的乌鸡,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向村民们交待?
跑市场一点也不比选产业容易。找酒店推销,在网络上推销,找朋友们帮忙……周文试了各种办法,总算在第一年的年底,解决了乌鸡的销路。
走向市场的艰辛,陶新宇感同身受。
陶新宇的路子是特色种植。在衡阳县西渡镇咸水村,他租下了88亩土地,种起了从海南带回来的美国库拉索芦荟。
东西新鲜,识货的人却寥寥。“创业初期缺乏经营及市场意识,当芦荟快要上市的时候,还没有找到一家意向客户。”陶新宇说,当他几乎跑遍了衡阳市及周边所有的化妆品、饮料、食品厂家,却依然找不到买家时,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在超市摆摊推销、到花卉市场找人代卖……陶新宇想尽了法子,让芦荟的销量从每天几片开始慢慢往上“爬”。市场逐渐打开,陶新宇又开始种植其他特色蔬菜。搭上了市场“这班车”,他逐渐驾轻就熟,有了稳定客户,有了业界口碑,连连推出新品种,并连连大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4-21/6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