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城乡接合部治乱需解“城乡融合”难题


  基础设施滞后,服务管理落后,土地过度开发,改造压力巨大……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兰州、武汉等城市发现,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灰色地带”,城乡接合部相对于中心城区而言,很多方面还带有由乡村向城市过渡的痕迹。专家认为,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推进城乡接合部公共服务“扩网提速”、产业发展“扩容提质”、建设用地“扩能增效”。

  水电路依赖集体投资 公共服务需“扩网提速”

  记者在多地看到,城乡接合部仍面临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的“瓶颈”问题。专家认为,城乡接合部迫切需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扩网提速”。

  “很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未能覆盖城乡接合部,那里最基本的水、电、路、绿化、排污等设施都未纳入市政管理,基本靠集体投入资金解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人口需求。”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梁桂全告诉记者,让城乡接合部居民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文明,目前最迫切的就是建立一体化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

  对于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认为,应鼓励地方探索合理的财政分摊机制。“建议提倡省市投入为主、市区共建的模式,重点项目而且基层出钱有困难的,上级应该多掏一点资本金,不要局限于传统的上级下发多少、本地配套多少的模式,或者尽力协调金融部门解决资金困难”。

  “人的城镇化,关键是进城农民可以在城市获得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条件,但万一农民进城失败,还应该保留农民返乡的退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提醒说,现阶段进城农民在城镇获得体面收入的机会并不多,如何应对农民“失败返乡”是城镇化规划中应重点考虑的一项内容。

  低端经济难以摆脱 产业发展需“扩容提质”

  “城镇化应该是市场主导的城镇化,而不是市长的城镇化。”专家认为,要让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和城乡接合部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主导城乡接合部的经济“扩能增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城融合”。

  “在一些地方,项目征地之后,政府就不管了,项目投产加剧了当地生活居住的需求,也刺激了当地农民建更多违章建筑。”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党委书记李恒丰说,行政主导的城镇化路径“化地不化人”,没能及时把农民依靠土地为生的生存方式转变为以读书、工作为出路的城市生存方式,未能有效解决城乡接合部规划滞后而盲目建设、频繁拆迁造成的浪费,难以摆脱低端经济,无法通过产业化带动发展。

  “有的地方只是产业和镇区融合起来,住宅旁边是工厂,生活环境很糟糕。有的地方建立很多开发区和工业园,除了外来工集体宿舍之外没有居民,服务业发展不起来。”陈鸿宇告诉记者,要实现市场主导下的产业、园区、城市有机融合,应鼓励各地开展前瞻性的战略研究,把城乡接合部的总体规划同吸纳人口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规划一经确定,就要尽快以法律的程序固定下来,增强权威性,防止执行规划因人而异、因政绩需要而改变。

  城乡接合部的产业发展离不开民营资本。专家建议,出台激励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制定公开、公平、合理的准入制度,确保民营资本公平地参与到城乡接合部的经济领域。

  针对融资平台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齐建国说,可以通过设立政府专项基金或财政补助等形式,引导采用私募股权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式来设立城镇建设基金,大力发展公共经营领域产业化基金,投资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园开发项目。

  土地过度开发 建设用地需“扩能增效”

  针对城乡接合部出现的大规模占地、胡乱占地等问题,专家认为,中央已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城乡接合部必须转向科学集约使用土地,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上展开探索,实现建设用地的“扩能增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化 绿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