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主产区作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区,担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探索城乡一体、富裕农民的双重历史任务,加快推进“四化同步”的任务更显紧迫。我国各地经济社会条件存在显着差异,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具体方式肯定不同,切忌一刀切、追求一个模式。农业主产区深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立足现实,坚持分类指导,找准突破口、切入点、关键和抓手。
一是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促进“四化”相互融合促进。
当前,农业主产区“四化”之间不同步、不协调问题比较严重,突出表现为: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其他“三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匹配,信息化与其他“三化”没有形成融合之势,人地城镇化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有效调控作用没有有机统一起来。如能源资源与环境双约束瓶颈的突破,必须依靠资源要素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信息化与其他“三化”的融合,需要相关组织机制建设;人地城镇化协调需要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的创新等等。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创新制度,重点是土地制度改革上的突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统筹解决好农业主产区“四化”进程不一、区域间“四化”不协调的问题,形成“四化”同步协调的发展态势,逐步实现农业主产区“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二是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切入点,以产业融合带动“四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发展是以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为前提的。由于以往发展过程中没有过多注重“四化同步”发展,导致农业主产区产业结构与“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严重失衡。
当前,我国农业主产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一般呈现“二、三、一”格局,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一般为“一、三、二”格局,这一状况至今没有改变;工业化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主产区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大的行业比重高,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农业主产区工业化质量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农业主产区第三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比较低,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涉农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新的历史时期,农业主产区要有效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立足于现代农业建设,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切入点,以技术制度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以节能减排引领循环经济发展,以园区建设引领集群经济发展,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引领开放经济发展,以科技市场建设引领高科技产业知识经济发展。
三是要以信息化融合为关键,以信息化引领“四化同步”发展。
信息化同其他“三化”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信息化能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而信息化自身的发展也有赖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促进手段。近年来,农业主产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认识到,农业主产区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化与其他“三化”融合度较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后,农业主产区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融合这一关键,实施倾斜性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工业;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建设精准农业。
四是要以规划、标准、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分层次推进农业主产区“四化同步”发展。
农业主产区城乡、区域发展差异大,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各地既要积极、更要立足区域实际稳妥慎重,以规划、标准、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分层次推进。制定好“四化同步”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建立“四化同步”发展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和分类标准,分类标准既包括分区域层次标准,也包括“四化”中的每一“化”的同步协调发展标准;分级分类建设示范区,在农业主产区开展“四化同步”发展市域示范建设、“四化同步”发展县域示范建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2-19/6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