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 陷越储越多越进口怪圈


  针对储备与进口陷入两难的现象,又有人提出质疑,托市收购政策是否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元凶?

  让我们来看一看托市收购政策设计之初的理想状态——放开粮食市场,粮食收购主体可以敞开收购。即在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启动最低收购价。而正常情况下的粮食收购价格仍然取决于粮食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形成。

  应当承认的是,托市政策实行多年来,政策市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挤压了市场的调节空间。但这并不是政策实行的本义,只是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偏 离。对此,专家表示,完善托市收购政策,最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一步应着力完善托市收购政策,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重构粮食价格市场机 制。

  试行目标价格补贴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不仅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而且有利于粮食行业摆脱困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保护。各发达国家都实行农产品(行情,问诊)保护价格政策,如欧盟各国实行的“妥协价格”,美国实行的“抵贷价格”,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我国粮食托市收购的核心也是保护农民利益。

  近两年来,托市收购政策扭曲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导致粮棉油价格出现只涨不跌的现象。托市收购政策改革势在必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 师陈艳军认为,在粮食市场上,政策性收购只是一小部分,粮食交易还应以市场为主。在粮食收购中,应该改变目前的价格支持政策,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其实,早在2008年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提出,探索研究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这为托市收购政策调整指明了方向。

  所谓目标价格补贴,就是国家根据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每年年初公布粮食目标价格。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 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但是,目标价格补贴操作难度较大,一定要慎重推行,可以在一些区域先行试点。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今年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这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政府已经在着手调整托市政策。专家认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稻谷、小麦还将实行托市收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民利益 品种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