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全球的农民们依旧延续着成千上万年最为古老的农业耕种形式,靠天吃饭。
50多年前,美国宾州的第一口现代油井中喷涌而出的黑色液体改变了整个世界。科研人员们发现,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化学制剂,可以合成肥料,还可以杀死害虫。化肥与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开始迅速扩大,粮食、蔬菜产量的节节攀升令人欣喜不已。
30年前,人们发觉这些无机化合物在农业中的使用也成为了健康、环境的隐形杀手。加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更 多的担忧。此时,一个既新且旧的产业开始兴盛——有机农业,即不采用转基因种子,不施化肥,不施化学农药,不用激素催熟等一系列标准的新型农业。
这在全球都是一个极其小众的产业,只服务不到5%的人群,但在中国,随着中国食品安全恶性事件的频发,人们的避害需求剧增,这既为有机农业打开 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丁磊、郭广昌、柳传志、王健林等大佬纷纷入驻,但与此同时,这也为很多投机分子提供了一个模糊空间,仅北京周边就兴起近一千家农 场,使整个市场鱼龙混杂。
什么是真正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究竟是一个可以大众化、标准化的产业,还是一个小众、手工的产业?有机农业在运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几天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MBA/EMBA学员和校友(以下简称北大国发院MBA/EMBA)一同走进北京近郊的诺亚农场,将MBA/EMBA课堂搬到田间,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讨论“解剖一只麻雀”,进而深刻分析一个新兴产业真正的机遇与挑战。
由海归到种菜专家
当最传统的农业变成了最前沿的有机农业,种菜的主角也不再是农民,而是企业家。北大国发院MBA/EMBA要调研的诺亚有机农场,他的主人朱迅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非农”人士。
事实上,朱迅是一位标准的“海归”,他早年在德国留学,主攻机电专业,归国后成为一家德国公司的驻华首席代表,待遇优厚,堪称一位典型的金领,非常在意家人的健康与生活的品质。
当事业有成之后,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朱迅和周围朋友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2011年,他联合了两位同学,决定让家人和朋友们能重新吃上儿时的“无毒”蔬菜和肉品。
在跟北大国发院MBA/EMBA的分享中,朱迅非常坦诚:“我的初衷,就是想为家人提供绿色的无害蔬菜,就跟朋友弄了两三个大棚。后来发现大棚太少,菜品太单一,结果就越加越多。”
谈起创业,朱迅很有上套的感觉,他笑着告诉北大国发院MBA/EMBA,他创业真是“玩着玩着,结果陷了进去”。
虽然“陷了进去”,创业三年多来尚未实现盈利,但朱迅的成就依然可圈可点。
诺亚有机位于北京平谷区马昌营镇。这三年多,公司成长非常迅速,大棚数从当初的二三个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个,占地1500余亩。订户从零拓 展,如今已经突破1000家,2013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成为北京市订户数最多的有机农庄之一,更是平谷的明星企业。以当前的成本测算,如果 订户增加到1500个,整个农场就有希望达到盈亏平衡,而整个农场的生产能力已经足以供应2000户以上。即便以过去三年每年300户的拓展速度推算,诺 亚有机的盈利也已经不再遥远。
说来也巧,就在北大国发院MBA/EMBA的调研之前不久,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平谷调查,专门到诺亚有机参观。
朱迅说,他们现在不仅是平谷的明星企业,也是北京地区成长最迅速的有机农业品牌之一,但这并不是朱迅最骄傲的,他最骄傲的是真正弄明白了最难弄的产品难题。
有机农业的产业链不同于传统农业,其间包括了为农业生产做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中间产业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而这些都是诺亚的创立者需要思考的。
与很多人一创业就就琢磨着如何卖产品不同,深受德国严谨作风影响的朱迅始终将精力集中于产业链的前端——做产品。“就算公司最后以失败告终,他也绝对不会像很多企业家一样,突破产品质量的底线”,朱迅说,“做有机,就一定保证是真正有机的产品,绝不掺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2-12/6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