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部:有条件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


 

  自从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后,粮食安全被多方重视。因为尽管已经实现“十连增”,但是目前的现实是“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

  1月24日,在农业部举行的“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多年来,农业部将发展生产保供给视为硬任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当做硬道理。粮食总产的“十连增”,使得目前处于高位爬坡状态,非常艰难。

  今后是否还会增产,曾衍德认为潜力在于三个方面,一靠科技,二靠地力,三靠防灾减灾的潜力。

  曾衍德同时表示,要切实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粮食生产生力军。他强调,要推进土地规范流转,这里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粮食生产,尽快制定准入和监管办法,要限制土地‘非粮化’,禁止‘非农化’。”

  粮食增产三大潜力

  科技、地力和防灾减灾是继续我国粮食继续增产的潜力所在。

  具体来说,从良种来看,区试的品种与现有品种有50%~80%的差距。预计到2020年,粮食作物还要完成1次~2次品种更新,未来粮食单产可以提高15公斤~20公斤。

  在地力方面,要通过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更新提质2亿亩高产田。专家测算,高产田更新提质后单产可提高5%,中低产田改造后单产可以提高20%,将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亿斤。

  在防灾减灾方面,要持续不断投入,挖掘潜力。减少损失就是增产。数据来看,农作物每年气象灾害面积大概在5-6亿亩,还有生物灾害,发生病虫害的面积是70多亿亩次。这样下来,每年因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损失的粮食1000多亿斤。

  关于粮食安全,此前决策层在地方视察时,多次提出,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根本在于提升粮食产能,藏粮于地。曾衍德表示,今后农业部主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二是,加快建设一批产粮大市大县。

  目前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有30多个,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不过,因为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地市面临“粮食安全”与“财政穷县”的现实难题。

  认识到这个问题,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着力解决经济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问题。曾衍德说,让种粮大县经济上得实惠,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粮食核心产区。粮食安全才有保证。

  湖南重金属治污试点

  考虑到中国国情,中央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需求的增加、农业成本的高企、农业资源的约束等多重因素导致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粮食安全战略。

  去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决策层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且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

  曾衍德表示,粮食需求这么大,耕地就这么多,必须有保有压。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谷物要保持95%以上的自给率。最核心的目标是保障口粮安全。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就是基本百分之百,不能说是绝对百分之百。

  “稻谷、玉米、小麦,这三大粮食作物品种的产量占现有粮食产量的90%以上,保住了谷物,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了基础。” 曾衍德说。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目前的粮食进口是大豆主导型。去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6000多万吨。至于小麦、玉米的进口,原因则归结于多方面,有品种调剂,有需求旺盛,也有粮价倒挂。曾衍德表示,这是丰收不意味着就不进口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进口大豆的目的是满足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更主要的是满足畜牧业发展。至于小麦的进口,则是品种调剂问题。玉米的进口,主要是需求旺盛。总之,国内的确需要,品种调剂也是必要的。并且,进口量相对于国内产能还是非常低的,不到2%,是可控的,也是安全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品种 土地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