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流动中国的乡土情结


  在中国漫长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土地始终是作为落后的、原始的、粗俗的代名词而存在,中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革命浪潮、政治运动以及改革年代的资本扩张,乡土中国和现代中国、农村和城市本应该有的物质和文化脐带,已经气若游丝、难以继续。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城镇化的号角再一次吹响,不过,与以往任何一次都颇为不同,这一次,中央发布的严肃文件里出现了“让人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要求,“人的城镇化”将是对此前“物的城镇化”的拨乱反正,它预示着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将是中国人重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找到了制度和实践的支撑。

  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流动中国将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人口横向流动,而是所有人应当有着平等的机会向上流动。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将通过身份歧视的打破来完成,而户籍制度的改革无疑是绕不开的一环。同样,城镇化不再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疯狂的征地、拆迁、圈地运动将风光不再,而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和谐包容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终将落到实处。与之相应,城市也将为更多人提供适宜的环境、就业的机会、完善的设施,以及关于教育、社保、医保的均等机会。在更为实质的意义上,新型城镇化需要以更加柔性、温和、更加具有传承性的方式重新接续传统和现代、自然和人文、社会和人心,唯有如此,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才能得到真正的纾解,或者说,才能得到真正的重生,它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身份平等,还关乎文化重建。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处在一个变动不居的社会,而一个社会也势必将在变动不居的发展中实现自我的完善。无论怎样,我们总会去寻找一个精神的家园,总会拥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它存在于土地,存在于乡村,存在于精神不再漂泊的每个地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复制 散养 沉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