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发布:5000万亩耕地中重度污染


  王世元强调,中国耕地的稳定性不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够稳定利用的也就18亿亩,因此一定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既要保数量,又要保质量,同时保持现有的实有耕地基本稳定,并坚守15.6亿亩基本农田,通过三道防线保耕地来保粮食安全。

    4.有多少耕地受到污染?是否还在耕种?  

  王世元介绍,环境保护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环境调查与此趋同。受污染的重点区域都是过去经济发展较快、工业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有湖南一些地方,下一步需统一部署修复治理,进一步退耕还林还草。

  “第一是采取措施,这些地方不能再继续耕种,过去出现过镉大米的新闻报道,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严格制止”,王世元介绍,明年要启动修复因中重度污染不太适宜耕种的耕地,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

  □建设用地

  增0.87亿亩 利用粗放

  二次调查数据公报显示,与一次调查相比,建设用地从2918.0万公顷增加到3500.0万公顷,增加了581.9万公顷(0.87亿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体上相适应。

  王世元介绍,调查数据反映出建设用地增速较快,十多年来每年投放建设用地增量约七八百万亩,利用存量约二百万亩,支撑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但王世元指出,许多地方存在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控制投放增量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用地增1837万亩

  “土地利用粗放问题,也是阶段性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王世元提到,13年来城镇用地增加较快,村庄用地不降反增,增加了1837万亩。随农村人口转移,村庄用地原本应该降下来,但受空心村等因素影响,许多地方建设用地格局结构失衡。

  王世元还指出,在土地供应上,一些区域内的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比重,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比重在结构上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生态用地

  冰川沼泽草地明显减少

  王世元介绍,二次调查的数据显示,13年来有2500多万亩耕地退耕还林,对整个生态修复起了很大作用,但冰川、沼泽、草地、滩涂明显减少,且不可再生,生态坏境问题严峻。

  根据调查,全国因草原退化、、建设占用等因素导致草地减少1066.7万公顷(1.6亿亩),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生态承载问题比较突出。

  王世元表示,退耕还林、还湖还草不仅涉及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等问题,也和当地群众的生计有关,因此一定要由国家统筹安排,有计划推进。国土部将在调查基础上做好深度评价,做好产权登记,制定相关规划、计划、政策,配合做好自然环境、生态管理体制改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数据 土地 退耕还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