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除此之外,任重金还在播种前进行了工厂化催芽,在大棚里提前把玉米育成苗,通过玉米移栽机再往地里栽种,解决了当地玉米栽种积温不够的问题;利用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和滴灌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同时他还进行了地膜覆盖,并运用了玉米化控技术。“我这普普通通的一亩地,从种到收至少集成了6项玉米种植技术,还采用机械化。正是科技让我种出了高产田!”

  当然,技术的集成也意味着投入成本的增加。任重金算了一笔账,一般农户种玉米每亩投入成本500元,收获600公斤,按照每公斤1.5元的收购价计算,纯盈利400元;而他的每亩投入成本是800元,收获1100公斤,也按照1.5元的收购价来算,纯盈利能达到850元,收益水平比农民高出了450元,差了整整一倍。“尽管投入增加了,但产出效益却提高了很多。”任重金说,周边的农民之前不信,但当看到实实在在的产量后,都想在明年试一试。

  技术集成的应用也让东北其它地区的农民种出了高产田。辽宁省建平县昌隆镇昌隆村村民陈立权的102亩玉米地应用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最高亩产达到了1206.65公斤,当地参加“玉米王”挑战赛的13个地块平均单产更是达到了1130.6公斤。“我们真正做到了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这才有了许多农民的高产啊!”建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方子山说。

  “玉米‘双增二百’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而这些农民在普通田里创下的高产,让我们看到了粮食增产的潜能。”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局局长葛文杰说,“同样的地,农民运用集成技术能收1200公斤,而没用这些技术只能收600公斤,产量差了一半,更说明增产的空间非常大。”

  要想多打粮食,必须增加科技投入

  集成技术的应用,让普通农民也能种出高产田。然而,要让科技在增产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制度和机制作保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我们有两个机制保证科技到位率,一个是农户监督机制,另一个是责任连带制。”据农垦建三江分局科技局副局长于立明介绍,农户监督机制就是农田的技术服务都统一由合作社来负责,最后的粮食还是属于农民。农民通过监督,制约合作社,你要是技术不到位,我就不给你服务费,确保技术措施的到位率;而技术责任连带制则是如果一个农户地歉收了,相关的技术员就要被扣工资和绩效,同时负责包片的行政干部也要扣工资,一层层、一级级追溯责任。

  而在辽宁省也建立了类似机制,加强对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工作的考评考绩管理,并作为以后聘用的重要依据。正是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才充分保证了科技到位率。据悉,今年东北四省区都已提前完成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了玉米的连年增产和增收。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更需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玉米专家戴志铖说:“玉米育种工作特别费钱,出一个品种最快也要8年,按照费用投入来计算,一个品种每年至少需要5万元,10个人的团队8年投入就要400万元,可这一部分的资金保障很难。另外,虽然目前我国已全面健全了农技推广体系,但是毕竟是公益性的,我们还需要经费的保证,让体系运行得更好。希望国家能对公益性项目多支持,能对农业科研工作多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袁隆平一直有个梦,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也是我国许多农业专家的高产梦,更是千万农民的增产增收梦。

  一亩地究竟能产多少粮食,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穷尽一生可能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正如人们所梦想的那样,对于粮食产量的期待,越多越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粮食 水稻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