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首先要解决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问题,这是农民最关心、也是影响农民生活最突出的问题。所谓农民怕“三大”:生大病,上大学,遭大灾。目前这三个方面都有了制度性的突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其次,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同时研究和逐步推进城乡社保接轨和地区之间转移接续,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再次,要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乡村道路、电力、农村环境整治、饮水安全以及沼气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就是通常所说的水、电、路、气、房建设。
还有,就是要发展乡村文化,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推动电影、戏剧和文艺演出下乡,支持乡村文化站建设和农民文化团体发展。
实行城乡平等的社会政策,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落后短缺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真正实现均等化、乃至城乡无差别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县域经济与农业产业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可以说,发展县城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我国人口合理分布和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
县这个层次,在中国比较特殊。自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以来,县这个层级相对于其他层级一直比较稳定,后来大多是随着开疆拓土来增加新的县制和丰 富县的功能。县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遗憾的是,我国的县域经济大都很薄弱,县级财政大都很困难,特别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一般都是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在推进“四化同步”的过程 中,实行县域突破是决定战略全局的关键结点。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内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加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增加城镇人口容量,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和 农村发展,增强县级财力进而增加短缺的公共服务,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好的工作。
这其中包括要加快县域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一是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尤其是矿产开发及加工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们在工业布局和产业政 策上应该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由大城市向县域转移,尤其是向农产品主产区转移。在城乡产业梯度转移上加强政策引导、合理布局,也是以工补农 的有效途径。三是发展旅游业。这在很多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优的县是有条件、有潜力的。四是发展服务业。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城人口的增加,服务业比重 也会逐步提高。“无工不富”是对的,所以县域还要发展工业,但要有自己的特点,发挥比较优势。不能乡乡点火,村村冒烟,不能不顾条件,什么都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12-16/6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