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高地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宏观经济形势的“量角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非常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指出,仅依靠农业来计算社会财富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农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稳定物价、充分就业、贸易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毋庸讳言,因此研判宏观经济形势离不开农业,或者说应该从农业开始。回顾1992年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很容易发现,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准确研判农产品市场形势实际上成了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起点。近些年国内不少权威研究机构已经把农业部编制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作为预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指标,而且由“屡试不爽”进而“津津乐道”。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农业“走出去”和国外农业“走进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何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不可回避的一道考题。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轮全球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中,极少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依靠其强有力的市场监测预警水平操控世界农产品市场,从而大“渔”其利。有消息称,仅2007年那一轮世界粮食价格暴涨某国就盈利60亿美元以上,而同期却导致非洲多国发生社会动荡乃至政府垮台。我国作为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要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有应有一席并争取主动,就必须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为国家现代农业建设配上“千里眼”和“顺风耳”,插上“市场的翅膀”才有资格“远行”。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必须搞好顶层设计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起色,主要表现为信息采集已由原来的以生产信息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市场信息,信息分析已由原来的以生产形势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供求关系,信息发布由原来的统计信息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预测预报。但总体看,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散在部门、地方的格局没有变,整体效能远未充分发挥;分割在各环节、过多关注生产的格局没有变,服务全产业链的水平十分有限;局限于农业内部、局限于国内产业的格局没有变,还不足以支撑参与全球农业竞争。因此,必须抓紧在战略层面搞好顶层设计,关键是提升四种能力。

  一是加快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信息采集能力。这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在信息化浪潮中和“大数据”时代,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必须把数据采集放在首要地位,没有数据支持的监测预警将成为“无米之炊”。当务之急是对我国农业产业链条进行全方位梳理,围绕科学研判农产品市场形势的需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统筹设计农业信息采集体系,做到覆盖全面、口径衔接、时点连贯、数据准确。与此同时,也必须大胆改进信息采集方法,在优化和调整政府部门面向农户开展的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传统方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面向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便捷有效的新型调查方法,探索降低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采集效率与质量的有效实现方式。

  二是加快建设以市场为核心的农业研判预警能力。这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的核心和关键。从世界范围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领域都突出了市场这个核心,也就是围绕国内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及走势进行研判预警,这为他们协调国内产销、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产品曾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对生产情况更加关注,对国内情况更加关注,这种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改变,这既是我国加强农产品市场研判的重要基础和起点,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短板”。必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应该牢固树立市场问题导向,围绕市场进行科学研判,而且要勇于直面不断变化的各类农产品供求关系状况,敢于向国内市场“喊话”、向国际市场放送“中国声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信息服务 农业生产 预测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