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三农”工作――重中之重


  近两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扭转了粮食连续4年减产、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幅下降的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但应当清醒的看到,有利于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遏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切不可盲目乐观,必须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一个更加优先的位置,并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2006年“三农”工作应该把握好以下问题:

  (一)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

  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再辅以库存调节和利用国际贸易,能够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状态。2006年粮食生产面临的有利因素有:(1)政府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将给粮农市场安全感;(2)强化的耕地保护政策为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提供了条件。2006年粮食生产面临的不利因素有:(1)2005年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回落,价格拉动力下降;(2)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增加粮食生产成本;(3)免税和补贴政策对农民的激励效应减弱;(4)棉花供求缺口加大,粮棉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使农民在2006年扩大棉花种植,再度出现粮棉争地情况。2006年确保粮食生产继续稳定增长,应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补贴规模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并增加对良种、农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农机(柴油)的补贴力度。要落实好对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要保证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要扩大玉米出口。控制好小麦进口的数量和节奏,防止由于进口调控失当,超量进口打压国内粮价。重视国内棉花供求形势变化,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避免棉花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整顿农资市场,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以缓解县乡财政收支矛盾。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

  (二)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应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支持扩大农产品出口。继续注重农村非农产业、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制定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用地政策上对沿海和内地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继续为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

  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分省或分地区的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实施办法,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改善用工条件,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根据调查,农民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培训时间基本要达到3个月,经费一般在800-1200元左右,阳光工程按人均100元补助,补贴标准明显偏低。要将农民工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增加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

  (四)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要有一些更大的举措

  要保证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仅要调整财政支出增量,也要调整存量。中央财政要这样做,地方财政也要这样做,特别是省、市两级财政。要开辟新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要抓紧建立规范高效的政府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财政现有各项支农资金,优化投入结构,统筹使用,优先集中用于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问题。要在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实行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从总体来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才刚刚起步,其保障水平比较有限。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在注重大病医疗保障的同时,也应该包括补偿部分门诊费用和免费预防及卫生教育服务,满足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要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国家要安排专项资金改善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支持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对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提供补贴,切实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要建立政府补助、农民自主决策的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应当更多地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民积极组织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民利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