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稻谷市场走向何方?


  解答以上问题,不能就生产而生产,就流通而流通。要从生产关系、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通盘考利。

  在粮食生产自主化、粮食流通市场化、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调节粮食生产的主要手段,从根本上讲就是适时适度地调整生产关系。

  作为弱势产业,农民种植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一家一户种植粮食,在风调雨顺下,一年一亩地的收入(不含劳动力成本)只有1000元左右,不及在城市打工四五天的收入。种植粮食越来越突出比较效益的低下,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在农村务农的基本上是不能外出奔波的老人和妇女。年轻的农民一经离乡,就再也不可能回家。

  造成农民种植粮食收入低的原因,踢出自然因素外,根本的因素,是国家的粮食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亟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粮食价格政策,是以粮食最低收购价为主的目标价格政策,辅之以储备价格、临时收储价格等。从2004年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近年来连年提高,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农民的预期收入目标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有限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固然有担心粮价作为基础物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是,从发达国家来看,只要国家调控得当,粮价提高引起社会物价巨幅波动是可以避免的。耕地资源并不丰富的日本,多年来实现了国内大米自给,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大米收购价格的适度。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日本的大米价格是我国近10倍,但日本国内的物价并没有因为粮价而恶性循环。

  如果说大幅度提高最低收购价短期内有困难的话,那么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应当作为首选目标。

  纵观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突出弊端是“均贫富”大大降低了补贴效率。我国现在大多数地方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无一例外按照农民承包的耕地给予补贴。不论农民种植何种农作物,甚至是不种植任何农作物,都给予平均补贴。这种“均贫富”式的补贴办法,如何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怎么能够发挥粮食补贴的最大效率?

  使粮食补贴效率最大化,根本的办法,就是按照“有劳有得”的原则,或者依据农民实际种植粮食的面积给予补贴,或者依据农民出售商品粮的数量给予补贴,以此来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从目前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补贴数额来看,总体上还是过少。平均到一亩地上,不过上百元。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应在继续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流通环节的补贴逐步转移到生产环节上,以减少种粮农民对市场的过度依赖。

  要从根本上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质量,集约化、规模化是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鼓励粮食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底(下同),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其中,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有48.4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2%;50-100亩的有18.98万个,占21.6%;100-500亩的有17.07万个,占19.5%;500-1000亩的有1.58万个,占1.8%;1000亩以上的有1.65万个,占1.9%。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

  方兴未艾的家庭农场无疑为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据笔者调查,现在家庭农场的发展亟需国家政策支持。

  一年比一年增加的土地流转费用,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比较效益,缺乏农业生产机械、晒场、烘干机、仓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必要的流动资金等,都在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因此,国家对于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家庭农场,要专门拿出一定资金,给予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对于新建晒场、仓库等基础设施,以奖代补;对生产粮食给予一定的流动资金贷款,或者贷款贴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大米 早稻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