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电视新闻播出冬小麦‘一喷三防’有补助后,部分农民迟迟见不到分发的物资就到农业局询问,少数农民甚至质疑补助资金被截留挪用。”天津市武清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但让该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武刚尴尬的是,去年中央财政首次实施的冬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面向11个小麦主产省,作为非主产省的产粮大县,武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今年不一样了,武清区56万亩小麦全都拿到了“一喷三防”补助。
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拿出17亿元资金,对全国3.4亿亩冬小麦实施“一喷三防”补助,实现小麦生产省全覆盖。每亩5元的补助不算多,但却有力推动了“一喷三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今年夏粮再获丰收锁定了胜局。据河北省农业部门测算,实施“一喷三防”的地块,小麦千粒重平均增加1~3克,亩产增加10%左右。
从主产区到所有生产省,补助实现冬小麦“全覆盖”
冬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通过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肥料等,实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减少病虫为害损失,增强小麦抗性,增加小麦粒重,促进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2012年,作为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的一项,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按每亩5元标准补助11个冬小麦主产省在小麦穗期开展“一喷三防”。
小麦穗期“一喷三防”是一项“吹糠见米”的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实施前,虽然部分农民有小麦穗期药肥混喷防病虫、增粒重的习惯,但往往时期不对、针对性不强,效果也打了折扣,随着补助政策的实施,“一喷三防”覆盖面积迅速扩大,实施进度明显加快,政策效果十分明显――2012年在赤霉病、穗期蚜虫等病虫重发,干热风“催熟”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全国冬小麦平均亩产提高20.6公斤,增幅达3.15%。
今年,中央财政在继续对11个小麦主产省实施“一喷三防”补助的同时,增加1亿元资金,将补助政策实施范围拓展到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宁夏等9个非主产省。据上海市农委统计,补助政策实施前,全市一般年份赤霉病防治一次的面积仅占种植面积的70%左右,防治两次的面积不到10%,今年全市防治一次面积达100%,防治二次的达80%。
为了确保“一喷三防”补助政策顺利落实,部分省市通过财政列支、整合财政项目等方式加大投入力度。据统计,河北等13个省市地方财政配套累计达到2.13亿元,其中山东省政府列支资金4150万元,与中央资金捆绑使用,按照小麦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民进行补助。
“国家给我们补药补肥、送技术实在太好了。喷和不喷就是不一样,每亩能增产100斤!”江苏省盐城市农民丁同官说,“但是每亩只补5元钱,才够打半亩地;如果要补防第二次,一亩地又是10元。这么好的政策,要是能再多补点儿就更好了。”
据安徽省农业部门测算,要实现“一喷三防”目标,每亩需要80%多菌灵4元、吡虫啉20克1.5元、磷酸二氢钾100克1.5元,如果再加上机械作业,费用还将增加。因此,各地农业部门建议将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亩10~15元,进一步提高农民和专业化植保组织的积极性。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财政按1∶1配套中央财政“一喷三防”补助,全市70万亩小麦每亩补助10元。上海市级财政落实配套资金750万元,全市75万亩小麦每亩获补14元,浦东、奉贤、青浦、嘉定、宝山等区还对两次防治药剂进行全额配套补贴。
从单项技术到技术体系,政策落点更强效果更好
连续两年实施补助政策,有力推动了“一喷三防”技术的推广,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小麦种植区域东到上海西至新疆,南到云贵北至宁夏,实际生产中面对的病虫风险和气候风险大相径庭,单靠“一味药”包治百病并不现实。
为了提高“一喷三防”的针对性,各级农业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突出喷防重点,完善技术方案,逐步形成了江苏、安徽以赤霉病预防为重点的“一喷三防”,陕西以吸浆虫防控为重点的“一喷三防”,河南、山东、河北以穗期蚜虫防控为重点的“一喷三防”等区域技术路径,从而使“一喷三防”逐步由单项技术发展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技术体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7-02/6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