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教育:农业现代化的强力推手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成当务之急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领头人,不仅要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还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引起了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2012年的11791亿斤,我国粮食产量9年共增产3178亿斤,年均增产353亿斤,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在粮食大丰收的背后,科技无疑成为强大支撑。”郑风田说。

  我国的杂交稻育种推广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从1996年农业部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开始,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团队,分别于2000年前和2005年前实现百亩连片单产700公斤的一期目标和800公斤的二期目标,2011年又达到亩产900公斤的纪录,实现了超级稻育种的完美“三级跳”。

  记者查阅了自2000年设立国家科技进步奖以来的获奖情况,共有17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其中有15项是关于水稻、小麦、大豆等粮食品种的选育,这充分说明我国在粮食育种方面所做的努力。

  “然而,除了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其他品种的自主供给不足。我国蔬菜、瓜果、养殖等产业半数以上品种需要进口。”郑风田还指出,“与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要求相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领域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

  在郑风田看来,导致农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投入欠账太多。“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也远低于全国科技的平均投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意识到农业科技创新的价值以及投入的不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就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出部署,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在事关农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农业现代化的前沿技术领域、农业科技长远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确定一批重大选题,集中资源和力量,力求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困扰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另一难题。据统计,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40%左右,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比例。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罗小勇分析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受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体系的制约,很多农业科研成果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水平,多停留在实验室出来的成果阶段,理论性成果远多于实际应用性成果。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领头人,要从制度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鼓励科学家及企业更多地投入到成果转化当中,将成果转化纳入到对科研工作者的考评之中,建议多评聘一些推广型教授。”罗小勇说。

  另一个原因则是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滞后,多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近10年没有进过大学生,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平均比例不足15%,多数只具有中专或大专以下学历,呈现出人员不足、知识结构老化、现场指导能力弱等特点,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罗小勇建议,对全国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编制进行大幅度调整,特别注重充实乡镇一级推广队伍,根据农民的人数按1000―2000∶1的比例配备农技推广人员,“这一比例既符合我国农民素质相对较低、严重缺乏农科知识的需要,还有利于解决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

  农业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

  农业教育体系必须进行调整,职业教育要进一步下沉,提高涉农职教吸引力,吸纳农民开展学历教育,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罗小勇在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时发现,农业生产规模、方式都不断发生变化,但很多农民的生产观念、种植技术还停留在10多年前的阶段。

  在青岛莱西市,一些种了十五六年草莓的专业户农民,近年来却为自己种的草莓病害不断而犯愁,却又找不到解决方法。原来,这些农民仍然坚持施农家肥越多越好的传统种植观念,而且多使用未曾腐熟的动物粪便。正是由于施肥不科学,才导致了草莓生理性病害的频繁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核心 土地 草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