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财政杠杆撬动“三农”大发展


  “这一片你能看得见的,都是我的地,看不见的地方还有。”上官占付眺望着眼前这南方少见的大片平整稻田,说完,他又匆匆骑上摩托车,驶向稻田深处。“正在收稻谷,十多个工人在等着我。”

  上官占付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长乐村种粮大户,他包了500多亩地,均位于陬市镇泥窝潭乡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在项目区6800多亩地上,国家财政投入了1200多万元进行土地整理,整理后净增耕地212亩,而且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初冬时节,记者踏访三湘大地,近距离感受到湖南省财政投入这根无形的杠杆,撬动了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让农村沉寂的大地“动”了起来。

  投入翻倍,农民获得了大实惠

  “农民增收不但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湖南省省长徐守盛说。

  近年来,湖南省在“三农”方面的投入呈倍数增加。从2007年到2011年,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共1295.5亿元,年均增长33%。

  这些枯燥的数字在益阳市沅江市草尾镇乐园村村民严卫兰的感受里却鲜活生动:“以前一下雨稻田全淹了,水都排不出去;真需要水时又来得慢,得半夜起来排队浇田。”而现在,她家稻田周边都修起水泥沟渠,旱能灌、涝能排,“双季稻一亩地一年至少增产100斤”。

  而且,这条小小的沟渠所带来的变化还不仅仅是水稻多收了100斤那么简单,确切地说,严卫兰的整个生产方式都被改变了。当天,严卫兰正在一个大棚里松土、铺地膜,她告诉记者,家里的2亩地以6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出去,有公司来建了蔬菜大棚,平常她还在这里打工拿工资,土地流转费加工资一年有万把块的收入。

  财政支农不但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而且改变了村容村貌,引导了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桃源黑猪是桃源县的地方“名猪”,位于青林乡的桃源黑猪资源场是良种保护、种苗繁育的原种场。而就在几年前,这些种猪种鸡养殖过程中的粪便污物曾经给周边居民带来很大困扰。

  不过现在,这里却没有想象中的异味。走进原种场,几个巨型沼气罐解开了记者的疑团。场长陈三才介绍说,省农村能源项目投资200多万建起了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但解决了排污难题,产生的沼气还可以为周边两所学校近2000名学生提供生活能源,为周围的苗圃基地、葡萄园、蔬菜基地提供生产用肥,昔日的“臭”邻居现在变成了“俏”邻居。

  据介绍,从2010年起省财政筹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专项资金7亿元,大力推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1月13日,烟雨蒙蒙中的澧水碧波荡漾,去往桃源县木塘垸乡的渡船来往忙碌,小镇街道整洁、清新扑面。这是湖南农村新面貌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是农村面貌的改变,最终都要落脚到农民的感受和体验。财政支农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带来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湖南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任安告诉记者,去年农业处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5.09亿元,平均每个农民拿到手的就有135元。

  除了收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完善。

  保、合、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政府就是我们的财神爷。”草尾镇上码头村支书冯汉生说,“不但不收钱,还给农民发钱;不但直接发钱,还想办法让农民少花钱、多挣钱。”

  管理严格,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随着财政支农数字的连续翻番、跳跃增长,这么大一笔资金的管理问题也日益重要。“要强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财政监督机制,真正把财政资金管好用好落实到位。”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史耀斌说。

  “现在的政策工具越来越丰富,管理越来越精细。”省财政厅副厅长欧阳煌介绍说,去年全省农林水事务投入就分为惠农奖励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8大类65个小项,专项种类比2003年的17项增加48项,增长2.82倍。

  资金的拨付也越来越及时。“尤其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比如给农民买种子买化肥的钱,能不能及时拨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果拨付不及时错过农时,也就失去意义了。”沅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光辉说,“现在,对一些比较稳定的支农资金,上一年就开始有一定比例的预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水稻 耕地 现代农业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