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支农惠农成效显著 农业保险需进一步完善体制


  尽管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发布的《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 见稿)》,更是为一直纠结于无法可依的农业保险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在业内人士看来,至少从政策层面上,农业保险“久旱逢甘霖”。

  支农惠农成效显著

  财政资金效应放大百倍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保险逐步改进与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不相适应的局面,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持续较快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最活跃的农业保险市场之一。

  据统计,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五年累计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 国,跃居世界第二。仅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就达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28.1%,共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6523亿元。在承保品种上, 我国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在开办区域上也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区。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自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实施保费 补贴政策以来,农业保险补贴品种逐年增加、地区逐年扩大、补贴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资金约66亿元,由此为“三农”带来的风险保 障高达652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近100倍。

  不仅如此,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配套措施,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其损失补偿作用,已经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也已成为 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据了解,近五年来农业保险共计向7000多万农户支付保险赔款超过400亿元,户均赔款近600元,占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0%左 右。从个案来看,2009年东北旱灾,农业保险为5200万亩受灾作物支付赔款19.5亿元,占东北地区受灾作物面积的30%;2010年福建 “6·13”特大暴雨灾害,保险公司向2.51万户农户支付农房赔款近4000万元;当年全国重大洪涝灾害中,农业保险对受灾的1900万亩农田赔付 20.3亿元;2011年强台风“纳沙”、强热带风暴“尼格”造成海南橡胶损失,农业保险一次性赔付9600万元。

  “这些赔款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灾后恢复再生产,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在一些保险覆盖面高的地区,农业保险赔款 已成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正如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所言,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建立,是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最有效、最重要的创新模式之一。各级 财政的高比例投入,切实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中央财政每拿出一块钱,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配套近一块钱,有效地增加了支农资金总量,这不仅大大 减轻了农民的保费负担水平,也有效激发了农户的投保热情,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不仅如此,农业保险有效发挥金融工具市场化运作的功能, 在对灾情的判断、损失金额的确定以及理赔金的发放等方面更加专业、快速,同时也更加公开、公平,避免支农资金成为“唐僧肉”、“大锅饭”,提高了救灾工作 的公平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自然灾害风险加大

  道德风险亦不容小觑

  然而,就在农业保险资金杠杆效应日益明显、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力度显著加大的同时,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要深刻认识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发展农业保险,防范风险是个永恒的主题。”在肯定农业保险发展成就的同时,周延礼在今年的全国农业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要深刻认识农业保险面临的巨灾风险问题。

  周延礼说,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是露天工厂,生产成果对自然灾害的敏感度高。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自然灾害时空 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出现新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频繁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事件。“今年1月份以来,欧洲多个国家 陷入极为罕见的严寒和暴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百年来的最低气温,造成近千人死亡。我国东北地区在2007年、2009年连续发生多年不遇的大旱,今年冬天 又罕有大雪;连续三年,西南地区发生春旱,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农业保险的风险单位大,面临的巨灾风险远远超过传统险种。可能会在短时 间内,跨越几个县甚至几个省,发生灾害事故,产生巨灾损失。随着承保规模的快速扩大,行业对此要有更加清醒更加深刻的认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连续 牲畜 严厉查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