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成本的直线上涨,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在抱怨蔬菜太贵、水果太贵。与此同时,在田间忙绿的农民也紧缩眉头,生产成本太高,人工费贵、价格捉摸不定,一年忙到头赚不了几个钱,这些成为了他们面临的难题。如何让农民增收,让市民满意,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因此,每次农产品价格波动都能引起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因为这关系着亿万农民的增收致富,也关系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农产品缘何走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如何能让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多位政协委员就此进行了探讨。
缘由:生产盲目 销售随意
全国政协委员黄鸿翔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小规模分散经营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他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从农业开始,但是30多年来没有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在体制上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比如现代农业要求生产的规模化与规范化,但小规模分散经营却造成农业生产流程的不可控,致使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不稳定,造成现代化的流通体系难以建设,包括正在推行中的“农超对接”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在于小规模分散生产难以满足大超市的数量和质量。此外,有的委员认为,小规模分散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包括种植的盲目性,农民无法根据市场情况科学判断供求,往往是看见什么挣钱种什么,等到大家一窝蜂种植后,产生的后果是供大于求,多数散户种植者成为市场经济滞后性的牺牲品。
全国政协委员刘昕认为,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缺位也是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现在的农村虽然不乏各种生产组织,但是从总体来说,农民缺乏自己的“贴心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为农民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服务。多数农民处于自行销售的状态,不仅数量难以达到大市场的需求,而且无法取得市场的质量信任,农民本身甚至合作社也难以拥有完善的保鲜、储备措施,造成只能根据市场实时状况随意销售,价格难有保障。此外,当前我国对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并不完善,在已有的政策执行中打了折扣,比如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绿色通道”等政策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有一定难度。这也是造成农产品流通不畅、价格跌涨的因素之一。
措施:政府当好“预报员” 企业当好“领队员”
全国政协委员曹幸穗认为,政府对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应起到“天气预报员”的作用,关键是成立全国性的专业机构负责对全国的农产品供求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在下一个生产阶段来临之前对各类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当前库存等状况进行预报。天气预报员可以预告天气情况,让大众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和天气情况来选择穿着,但是不能强迫大家统一穿衬衫或羽绒服。同样政府对农产品供求状况准确预报后,也不能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种什么,而是让农民自己去做出选择,让农民从什么挣钱种什么,变为市场需求什么种什么,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形成良性的供求关系,制止暴涨暴跌状况的出现,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他表示,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一定幅度的、小范围的波动是属于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因此政府对市场的变化要有一定的承受力,不可稍有波动就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曹幸穗认为政府的调控要尽量避免直接补贴的方式,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秩序的扰乱,只是一时有效,但同时也会给下一阶段的市场带来隐患。
此外部分委员认为,由于农产品的储藏时间很短,所以市场供求稍不平衡,就很容易出现价格波动,一旦真的有这样的情况,政府应该动员企业收储、库存或者进行抛储,以此来削减价格波峰,使农产品价格快速提升或回落。此外,政府还应该当好“夜间警察”,对于价格垄断或者囤积居奇、游资炒作、哄抬物价的情况一定要进行严厉打击,保障正常的市场秩序。并提出,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这也是降低农业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此外,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订单农业也是委员们所认可的解决农产品价格跌宕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吴金印是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多年扎根农村的生活,让他对订单农业为农民增收带来的益处感受颇深。“在唐庄镇农民种1亩蔬菜可以收入1万多元,如果是种反季节的大棚蔬菜收益则达到3―4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发展了订单农业,在种植之前已经跟新乡、郑州等城市的超市签订合作协议,这样农民根据需要进行科学生产,卖不出去的现象几乎没有发生过。”吴金印强调,拥有懂市场、懂营销的专业性队伍是当地订单农业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在唐庄镇,每个村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专门销售的队伍,专门负责为村里的蔬菜跑市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3-15/5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