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超对接:需突破诸多限制


  比如我是一个农场主,要对接许多家超市,以前是给了农贸市场的人就可以了,而现在我怎么去和这些超市一家一家对接呢?要是哪天遇到堵车了、车坏了,或是天气不好,哪个超市没法及时到货,都来找我毁约、罚款,我该怎么办?”全国农业展览馆研究部主任曹幸穗委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曹幸穗认为,传统的农批对接等物流手段无法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农户便直接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这是一种新型的物流方式。但他认为,农超对接的发展还需突破诸多限制,不然只能是权宜之计。

  “当物价波动较大,不能协调生产者、运销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的时候,农超对接只能成为政府为缓解突发性的矛盾而采取的短暂的应对措施。”曹幸穗说。

  由于农户自身不具备专业的物流条件,而农超对接的主要又是蔬菜、水果、禽蛋等鲜活农产品,就会对“运销半径”有比较高的要求:“从菜地里采摘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的这段距离超过300公里左右,对不具备专业物流条件的农户而言就成本太高了。”

  除了物流产生的巨大压力外,曹幸穗认为“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也限制了直接与商户对接的农户的发展。“到了销售地,各种仓储、环境、清扫的费用都很高,这些如果仅靠菜农去承担,压力太大了。想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物流的基本原理出发,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条件,才能让农产品以最优的成本、最短的距离和最少的环节到达老百姓的餐桌。”

  曹幸穗表示,只有设立一个各尽其职的体系来,政府、社会、商家顾全大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农民把菜卖出去、赚到钱,老百姓也能吃到新鲜、便宜的蔬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禽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