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解决农业生产能力不稳固、供求关系偏紧的最根本出路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目前中国最大的发展差距是城乡差距。三个“最”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定了主调,即做好“三农”大文章,需一以贯之完善政策措施;发展农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稳妥推进城镇化,集中力量实现城乡统筹。
--重农政策强力叩击“三农”工作关键点
2011年我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和“四个首次”,农民增收“八连快”,农村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养老、教育等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正加快改善。温家宝表示,“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
回顾一年来国家出台的若干重农政策,其频繁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再超以往。
以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粮食生产为例,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在连续七年增产的高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离不开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今年,国务院多次组织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并首次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冬春连旱之时,中央财政在已安排各项涉农资金基础上,又发放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夏粮、秋粮收购时节,国家及时实施政策托底,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在部分地区实行临时收储等政策性收购,让农民种田吃下“定心丸”;对于调动农民种粮具有直接导向的四项补贴发放达1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亿元。
再看国家新近发布的一组数据:农民增收“八连快”创造历史,预计今年达到人均6900多元;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3.26亿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460多万户农户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
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政策措施的掷地有声。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述的:当前各级各地正“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农业科技将提速现代农业建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表示,从“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考量,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三个: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和二元体制机制桎梏的化解。其中,农产品供需矛盾表现最为突出,也最直接。泱泱大国,人口众多。今日之中国,资源约束更加突出,风险挑战更加严峻。温家宝在会上表示,尽管几年来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见,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到了必须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关键阶段。
挑战中蕴藏机遇,目前,中央已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定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指导方针,明确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临近年末,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部分和明年三农工作的重头戏,农业科技的政策支持力度悄然升温。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提出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12月26日,《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的目标极具挑战力。此次会议确定,中央指导明年农村工作的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磅推出“农田水利”之后,“农业科技”成为决策者思考“三农”问题的又一着力点。
--重申村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2-30/5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