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作为牧区发展的切入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
“生态优先,实现草畜平衡,涉及退牧还草、改良品种等许多方面,靠牧区自身无法完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于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站长张新跃说,现代畜牧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我国牧区生产方式粗放,牲畜生产能力低下,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造成了牲畜近亲繁殖,种群退化。再有牧草业发展落后,草业整体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0年~30年。加强良种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需要循序渐进。
“‘减畜不减产,禁牧不禁养’,必须发展现代畜牧业,走舍饲、半舍饲的发展路子。”青海农牧厅副厅长田惠源说,青海将有52%的草原禁牧,48%的草原将实行草畜平衡机制,需减畜570万羊单位。
“只有解决好了牧民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草原生态环境。”青海农牧厅草原处处长巩爱岐坦言,目前把牧民转出去不容易,稳住就更为困难。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二是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受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因素制约,新增的富余劳动力难以就业。
从今年起,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始施行。草原承包到户,奖补政策到户,保护草原成了越来越多牧民的自觉行动。他们说:“草原就像我们的命根子一样,只要政策好,生活有保障,我们愿意休牧、减畜。”云南香格里拉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和再昌说:“有了长效机制,牧民会像护青稞一样护草原,让草原绿起来、牧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1-23/5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