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随着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批量上市,市场上农产品的收购价大幅回落,白菜、土豆、棉花等甚至滞销。一方面是农民求售无门,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农产品却没有出现降价的趋向。为何会出现这种悖论?记者调查后发现,滞销之因是本地菜农也迈不过去的坎儿,营销门路单一,使得他们的农产品时常游走在滞销的边缘。
白菜收购价每斤跌至一毛钱
眼下正是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上市的旺季,但是今年白菜的行情却让中牟县大孟镇李南溪村种植户们犯了愁。去年当地白菜的收购价为五六毛钱一斤,但是今年最高收购价只有每斤一毛钱左右,这是多年没出现过的低价位。
昨天一大早,张大军夫妇就到地里收白菜,准备拉到附近的市场去卖。今年他家种了2亩地的白菜,总产量接近2万斤。夫妻俩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近2000斤白菜装到拖拉机上,运到镇上的蔬菜批发市场。到那里一看,他们傻了眼:市场里都是白菜,来收购的商贩只有几个,出价不高还非常挑剔,但卖白菜的人却排成长队。
夫妻俩一商量,决定把菜拉到中牟县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那里他们发现,菜贩们出的收购价几乎都是一毛钱一斤。转了一上午,张大军夫妇最终以每斤0.11元的价格将菜卖了出去,一车白菜才卖了两百多元。
“种子、化肥、水电、人工费等加在一起,平均每亩地的成本为1500元左右。”张大军说,按照今年的收购价,卖菜的钱还不够成本.。
中牟县小孙庄村一共有800多亩地,其中500多亩种了白菜,“往年就靠种白菜发财,但今年大家都赔了。” 一名老汉叹息道。
菜农呼吁加强产销对接
昨天上午,中牟县小孙庄的李长林第一次拉着一车白菜来到郑州市,在东明路上的一家农贸市场摆起了摊,还没有开张,就交了20元的管理费。
一天下来,一车白菜总算卖完了,共卖了460多元,“一车菜有1500斤,最高的每斤卖6毛,最低的每斤卖4毛,但不少买菜的人都把白菜叶子扒掉不少,损耗也不小。”他无奈地算了一笔账:柴油费60元,两顿饭20元,装菜用的塑料袋5元,“比在家门口卖给菜贩能多卖180元”。
一位老人问菜价,李长林回答“5毛一斤”,老人一脸惊讶地说:“咦,咋这么便宜,我昨天在前面的超市买还1块1一斤呢!”他听了很无奈,“如果我们的菜能直接进超市就好了,能多卖一些钱呢。”
“产销直接对接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结。”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说,商务部提出农超对接,最近又推广北京经验,实行周末蔬菜直销车进市销售,这是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有益尝试。但农超对接自2008年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
中间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菜贩子,实际上仍是农产品进入超市的主宰者。农民直接将自己生产的蔬菜卖进超市的少之又少。
菜贩子也不是稳赚不赔
中牟县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明的蔬菜交易市场,菜贩老王蹲在地上,给菜农付款。他长年从事贩卖蔬菜的生意,从中牟到郑州,从山东到郑州,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他说这是一桩很不好做的生意,虽然看着有一些利润,但白菜是大路菜,损耗很大,加上现在的柴油涨价、人工涨价,一车白菜的毛利润只有五六百元,弄不好还白跑一趟。
“从山东贩菜,利润高一点,但风险也大。”老王说,和他一起干的几个人已经改行了,他也不想干了。
据中牟县农民经纪人协会的副会长宋留志介绍,前几年,中牟县的农民经纪人数量有200多人,现在少了一半,“贩卖蔬菜,赚的都是辛苦钱,赔钱的人也不少。”他说,经纪人越少,实际上对菜农越不利,“相对来说,农民经纪人对市场还熟悉一点,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指导农民种菜有好处。经纪人少了,农民的菜更不好卖了。”
“很多人都认为,菜的利润被农民经纪人赚走了,但据我了解,他们也是有赔有赚。”在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董事长杨广立看来,批发蔬菜不像批发建材,批发建材,只要卖价比进价高一点就行了,但批发蔬菜却不一样,因为一天之内的价格变动很大,基本上很难掌握,所以有人挣钱也有人赔钱。
本地菜在省外缺少竞争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1-09/5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