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透视蔬菜滞销迷局:今年收购价现多年未见低价位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1-09  互联网

  入秋以来,随着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批量上市,市场上农产品的收购价大幅回落,白菜、土豆、棉花等甚至滞销。一方面是农民求售无门,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农产品却没有出现降价的趋向。为何会出现这种悖论?记者调查后发现,滞销之因是本地菜农也迈不过去的坎儿,营销门路单一,使得他们的农产品时常游走在滞销的边缘。

  白菜收购价每斤跌至一毛钱

  眼下正是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上市的旺季,但是今年白菜的行情却让中牟县大孟镇李南溪村种植户们犯了愁。去年当地白菜的收购价为五六毛钱一斤,但是今年最高收购价只有每斤一毛钱左右,这是多年没出现过的低价位。

  昨天一大早,张大军夫妇就到地里收白菜,准备拉到附近的市场去卖。今年他家种了2亩地的白菜,总产量接近2万斤。夫妻俩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近2000斤白菜装到拖拉机上,运到镇上的蔬菜批发市场。到那里一看,他们傻了眼:市场里都是白菜,来收购的商贩只有几个,出价不高还非常挑剔,但卖白菜的人却排成长队。

  夫妻俩一商量,决定把菜拉到中牟县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那里他们发现,菜贩们出的收购价几乎都是一毛钱一斤。转了一上午,张大军夫妇最终以每斤0.11元的价格将菜卖了出去,一车白菜才卖了两百多元。

  “种子、化肥、水电、人工费等加在一起,平均每亩地的成本为1500元左右。”张大军说,按照今年的收购价,卖菜的钱还不够成本.。

  中牟县小孙庄村一共有800多亩地,其中500多亩种了白菜,“往年就靠种白菜发财,但今年大家都赔了。” 一名老汉叹息道。

  菜农呼吁加强产销对接

  昨天上午,中牟县小孙庄的李长林第一次拉着一车白菜来到郑州市,在东明路上的一家农贸市场摆起了摊,还没有开张,就交了20元的管理费。

  一天下来,一车白菜总算卖完了,共卖了460多元,“一车菜有1500斤,最高的每斤卖6毛,最低的每斤卖4毛,但不少买菜的人都把白菜叶子扒掉不少,损耗也不小。”他无奈地算了一笔账:柴油费60元,两顿饭20元,装菜用的塑料袋5元,“比在家门口卖给菜贩能多卖180元”。

  一位老人问菜价,李长林回答“5毛一斤”,老人一脸惊讶地说:“咦,咋这么便宜,我昨天在前面的超市买还1块1一斤呢!”他听了很无奈,“如果我们的菜能直接进超市就好了,能多卖一些钱呢。”

  “产销直接对接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结。”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说,商务部提出农超对接,最近又推广北京经验,实行周末蔬菜直销车进市销售,这是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有益尝试。但农超对接自2008年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

  中间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菜贩子,实际上仍是农产品进入超市的主宰者。农民直接将自己生产的蔬菜卖进超市的少之又少。

  菜贩子也不是稳赚不赔

  中牟县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明的蔬菜交易市场,菜贩老王蹲在地上,给菜农付款。他长年从事贩卖蔬菜的生意,从中牟到郑州,从山东到郑州,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他说这是一桩很不好做的生意,虽然看着有一些利润,但白菜是大路菜,损耗很大,加上现在的柴油涨价、人工涨价,一车白菜的毛利润只有五六百元,弄不好还白跑一趟。

  “从山东贩菜,利润高一点,但风险也大。”老王说,和他一起干的几个人已经改行了,他也不想干了。

  据中牟县农民经纪人协会的副会长宋留志介绍,前几年,中牟县的农民经纪人数量有200多人,现在少了一半,“贩卖蔬菜,赚的都是辛苦钱,赔钱的人也不少。”他说,经纪人越少,实际上对菜农越不利,“相对来说,农民经纪人对市场还熟悉一点,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指导农民种菜有好处。经纪人少了,农民的菜更不好卖了。”

  “很多人都认为,菜的利润被农民经纪人赚走了,但据我了解,他们也是有赔有赚。”在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董事长杨广立看来,批发蔬菜不像批发建材,批发建材,只要卖价比进价高一点就行了,但批发蔬菜却不一样,因为一天之内的价格变动很大,基本上很难掌握,所以有人挣钱也有人赔钱。

  本地菜在省外缺少竞争力

  据中牟县农委园艺站站长郝振清介绍,中牟蔬菜种植面积62万亩(其中大蒜35万亩),除了大蒜外,其余蔬菜基本都在当地销售。

  “今年,中牟县种植了七八万亩白菜,每亩产量有1万多斤,但当地只有一个大的批发市场,小一点的市场倒是有几个,但加起来也只能容纳蔬菜产量的一半。”宋留志说,来批发蔬菜的菜贩几乎都是本地或郑州的,卖到外地的蔬菜很少,“我们的蔬菜在省外几乎没有竞争力,只能在本地消化”。

  据中牟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肖锋介绍,目前他们只能尽量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而在种植方面,虽然农委也尝试通过网络和培训班发布种植信息,但这些信息只能让农民掌握过去的情况,“在种植前向农户提供下一季的种植信息,从而进行种植引导有很大难度”。

  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为2538万亩,总产量6624.3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三位。2008年和200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也维持在2500万亩左右。“但出口量很小,以省内自销为主”。

  “内蒙的土豆,通过政府部门的多方努力,进行对口销售,很好地缓解了销售难题。”在宋向清看来,这种滞销不是因为市场出现了饱和,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运输不得力、销售渠道不畅。“供求已经不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了,营销门路单一,是蔬菜滞销的根本原因。”宋向清说。

  微博卖菜的启示

  蔬菜滞销了,菜农怎么办?现在,有一个工具似乎是有求必应——微博。但微时代下,农民借助微博卖菜是否能成为一种常态?这一模式在农民那里操作得如何?微博卖菜能否为农民带来新的营销思路?这一模式是否可以持续和深入?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实习生 郭晓阳/文记者 邱琦/图

  ●农民尝到微博卖菜的甜头

  村里通了网络,电脑摆上了桌,农民们注册个微博,不仅眼观八方市场动态,更能耳听六路行情信息,最关键的时候,还可利用微博卖菜。微时代的卖菜新思路着实令人兴奋。

  陕西咸阳市旬邑县马栏村村委会副主任杨福礼,没有想到微博能够这样快速地传播信息,但微博确实给他们的土豆销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随着越来越多商户和媒体关注到用微博卖土豆的马栏村,他们不仅销售完了今年的5000吨土豆,还和一家外地大型超市达成了一笔2000吨的采购协议。

  其实在微博上卖菜,杨福礼不是第一人。这种利用微博平台销售商品的事件层出不穷。今年5月31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微博)就发布微博,推销大米。

  在河南,也有人利用微博卖菜了。今年1月3日,网友“shansir81”发微博称家乡新野县有几十万斤大葱滞销,乡亲们盼望能够尽快销售出去。这条微博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不少单位和个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新野县解决了大葱滞销的难题。

  无独有偶。开封女孩贾梦,今年三月份投资20多万元在郑州西区办了一家绿色养鸡场,并利用微博在网上卖鸡,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第一批2000只鸡10月份才开始卖,目前已经卖光了。“使用微博进行产品推广,影响还可以,关注的人也比较多。”贾梦说。

  不过,在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海峰看来,上述这种销售方式只能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为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两种尝试的不同结果

  在中牟县,也有一些农民做了尝试,想利用网络卖菜。小孙庄的李长林看到了外地农民通过网络卖菜的成功经验,也想进行尝试。他买了一台电脑,拉上了网线,请人指导做了页面,在多个网站上宣传、推销自己及中牟农民种植的蔬菜,但反响平平。

  他还在新浪网上注册了微博,发了好多信息,“半年多来,除了有一些人问过大蒜的价格、数量外,对白菜、萝卜、芹菜等蔬菜连问也不问。”他苦笑着说。

  李长林的尝试失败了,小魏的尝试却取得了成功。小魏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官家嘴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4年前他从深圳一家企业辞职,开了淘宝网店,卖过衣服、包包,结果都不行,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2010年,小魏忽然想到,老家是黄花菜的原产地,仅他家年产的干黄花菜就有三四千斤,一个镇的黄花菜年产量更高达几十万吨,几乎占全国市场的80%,所以,他就做起了黄花菜的生意。他找人把黄花菜从采摘到加工的整个过程都拍了下来,放到网店上,用最真实、最原生态的方式展示给买家,没想到生意特别好,每一笔交易,买家给出的评价都特别高,目前他的网店已经升到4钻。

  “利用微博卖菜是一种不错的经营手段。但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有微博选购产品需求的群体主要是中高收入家庭,他们需要的是有特色的产品。正因为这样,小李的尝试失败了,小魏却成功了。”在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看来,利用微博卖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菜价是否合适、如何配送、哪种配送方式最划算,这些都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农民如何开启新的营销思路

  “通过微博、淘宝卖菜是一种可取的尝试,但还存在配送的问题。”宋向清认为,因为蔬菜存在保鲜期,一般家庭买菜不会一次性买很多,说不定卖家卖菜赚的钱还不够配送成本。这种营销方式合适那种价格和档次较高的蔬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电子商务专家司林胜教授表示,利用微博营销不仅是发条微博那么简单,“为粉丝提供持续的价值是微博营销最重要的原则,另一个黄金法则就是要与网友建立有效的对话,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不少人也找到我,想把他们的蔬菜及农副产品通过我的微博推广,但我没有答应,因为他们的产品都没有什么特色。”贾梦说,“干什么都要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产品不好,利用微博营销恐怕也起不到效果。”

  “微博销售不同于电子商务,微博不能完成所有的销售过程,而是通过线上信息引导线下交易。”司林胜表示,所以,微博营销不可能在普通菜农中普及,菜农们还要有新的营销思路。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1-09/5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