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自给自足未必利于粮食安全 耕地应合理利用


  茅于轼:如果要细致地计算出国家需要多少耕地、多少牙膏和鞋子,这意味着回到了计划经济年代。这种轻视市场的思维是很危险的。

  时代周报:很多反对你意见的人,他们担忧万一发生粮食危机,全世界难以满足中国13亿人粮食需求的缺口。除此之外,冷战思维还在主导这一部分人的思考,认定粮食安全这样的命脉不能托付给外人。

  茅于轼:我一直说,一旦发生中国国内粮食供给不足的情况,中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日本消费的粮食中有40%是依靠进口,韩国则高达60%,中国在这些年来进出基本平衡,目前的情况是不必要依赖进口的。

  中国生产的粮食高低起伏,但是上下波动只有三四个百分点。

  若发生百年一遇的粮食供给不足,也只有消费量的11%,约合5000万吨。在这种情况下,全部靠进口补足的话,需要外汇约100亿美元,这还不到我国一年出口创汇的百分之一,所以我们有足够的钱从国际市场买粮食。现在,全球的粮食生产为23亿吨,其中粮食的国际贸易量为2.7亿吨;如果中国进口5000万吨,这数额不到全球粮食贸易的五分之一,并不会对全球的粮食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

  同时,因为粮食产量是个变数,需要有一定的储备。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储备量是年消费量的14%到17%。因为是国家机密,无从确认具体数字,我们从各种数据来推断,中国的储备量达到40%上下,远超过联合国的标准。

  粮食储备并非越多越好,伴随储备而来的有损耗和成本。我国石油消费中有一半靠进口,但是国家几乎没有储备;而对于不需要靠进口的粮食,却有40%的储备量。比较这两个数可以看出严重的轻重失据。

  提高亩产量,对我国这样土地紧张的国家有特别大的重要性,而且这方面的可能性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显得开拓潜力很大。生物工程的应用,使得提高亩产正面对空前巨大的机会。在晾晒、运输、储藏、加工中避免损耗的工艺技术也是不断更新,使整个生产变得更加有效,科技应用越多,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越能节约耕地。

  促进粮食的国内外贸易,不仅有利于粮食供应的安全,还能降低粮食生产的总成本。

  由于粮食贸易肯定是将粮食从价格低的地方运送到价格高的地方,以获得利润。相对于,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地方多生产粮食,成本相对高的地方少生产粮食,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总成本得以降低。不论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各省份之间,还是在各国间,强调自给自足反而是不利于粮食安全的。

  防止土地审批滋生权力寻租

  时代周报:政策变动,会产生什么效果?

  茅于轼:不科学的耕地政策不光是会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最主要的是,它把合理利用土地的机会取消掉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大量土地,中国城镇人口大概有6亿,农村人口约7亿,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在未来的三五十年里还将有大约6亿人进城,农村只需要1亿农民。发展迅猛的城镇化,不占用农业用地的话便无法发展。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答案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了,没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所以可以肯定,现有耕地政策早晚会被突破。

  一块土地能做什么用处,是盖厂房,还是作停车场等,是要视它的周围环境、还有它本身的条件而定的。耕地政策给予种粮食绝对优先权,没有道理这样做。尽管,政策制定如此,但是全国各地还是有很多耕地改作他用,因为更改后能比农业生产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因为改变土地用途的审批非常复杂,在增加建设成本、延长工期的同时,这给了掌握权力者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多一个审批,就多一个贪污腐化的机会,这些都造成了浪费。这般非生产性的活动,都可以节省下来。完全靠市场来分配的话,供需直接见面,会好很多。总而言之,对一种商品进行管制,意味着对有管制权的人而言是有巨大利益,有了管制就必有审批,遂有以权谋私的机会,可以权钱交换。这是必须警惕的。

  时代周报:最近有新闻宣称,我国失地农民约4000万,愿回乡民工不足1成。比起进城打工来,不管是什么工作,收入基本上能保证高于在家种地所得,所以农村人口普遍呈老龄化和幼龄化的趋势。耕地数量在,但是劳动人数越来越低,对农业用地的保护政策是否将农民绑在土地上,继续当初用剪刀差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工业的思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粮食 土地 耕地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