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跟随农业部调研组来到湖北省武穴市、江西省瑞昌市和靖安县、黑龙江省肇东市,看到昔日被称为“网破、线断、人散”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旧貌换新颜,机构健全、职能明确、队伍精干、服务到位、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公共服务能力正在全面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如今的新变化得益于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以及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求变、求新、求实。
管理归县让农技人员有了归属感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论是湖北省武穴市在全省率先实行的“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管理模式,还是江西省瑞昌市根据“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重点建设乡镇综合站模式,都加强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实践证明,该做法扭转了主管部门管不了、乡镇政府不好管,人事、民政等部门无法管的局面,防止了因条块分割、管人和管事分离而导致推广工作缺位和错位,切实解决了乡镇农业技术“无人推广、无心推广、无力推广”的问题。
采访中,基层农技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是谁都管我们,而有事又谁都管不了,想干点事真难,积极性逐渐也磨没了,如今好了,归县管理后,我们不仅有了归属感,还提高了社会地位,再不积极、负责任地干事,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竞聘择优聚能人强队伍
选人用人是推进改革的重点,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各示范县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方式,选拔了一批有真才实学、有实践技能、敬业精神强、农民接受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杜绝了非专业人员占编占岗现象,有效解决了农技人员业务不专的问题。
江西省靖安县农业局局长项正龙告诉记者,通过竞聘择优选聘的86名农技人员全部收编到县主管局,基层站人员工资、津补贴、社保、医保、失业保险以及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县财政预算,改变了过去农技人员因工资实行财政差额补助、不足部分要自我创收的状况,实现了几代农技人员多年来的愿望,有效激发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如今农技人员从事本职工作时间是改革前的两倍多,服务理念也正逐步由原来的“服务政府、自上而下”向“服务农户、自下而上”转变。
黑龙江省肇东市在全面推行农技人员聘用制度的同时,还面向农业院校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乡镇站中去,发挥大学生知识新、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村服务,不仅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还为大学生就业难找到了出路。据介绍,今年已招聘了15名农业专业大学生到村担任农民技术员,计划明年要为每个村配备1名大学生农民技术员,月薪1500元由市财政开支,两年任期结束并经考核合格后,纳入事业编制。
通过竞聘择优,聚能人强队伍,再加上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制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必能成为一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干之师。
职责明确让农技人员有的放矢
各示范县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将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的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病虫害防治和植物疫情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推广和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和要求,落实到了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
在江西省瑞昌市农技推广中心,记者看到,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农技推广责任制、包村(基地)联户责任制和“量化”考核制等系列制度,明确了农技人员该干什么事,该担什么责,使农技人员干事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责任、有了干劲。工作由虚变实,想不成事,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9-13/5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