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一)目标任务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应用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等新型高效农作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改良生态环境、培肥耕地地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农业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的轨道上来。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中,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同步发展的双重目标。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需求总体上呈刚性增长趋势。尽管城乡居民的人均口粮消费基本呈下降趋势,但人均蛋白质消费特别是肉蛋奶的消费不断增加,同期城市居民人均购买的猪肉和鲜蛋分别增加了6.8% 和2.1%,农村居民消费的肉禽及制品和蛋及制品分别增加了11.9%和15.9%。到2010年,消费需求量已增长到4.69亿吨。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粮食中间需求、间接需求的增长会超过直接需求的扩张。保障农产品供给要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结构优化。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创造条件,实现农民收入更快地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提高农业和农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努力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大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努力让农民从政策和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主要路径

  1.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依托工业基础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速规模扩张,提升发展质量;以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积极培育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加工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加工体系相对完备、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先进适用、市场导向作用明显、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农产品加工业。

  2.以优质特色为目标,加快实施基地化生产

  围绕主导产品和传统优势产业,选择一批基础好、带动强的基地培植壮大,全面提升基地档次和水平。着力引导主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实施标准化生产。探索适合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调整农业机械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培肥地力。加大基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推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合作化营销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拓展合作组织服务功能,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功能由单项服务逐步向多环节、多领域、多层次等综合性服务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体,以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功能拓展为两翼,推进农业产业由单一型扁平化向复合型立体化升级。加强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升级,鼓励发展物流配送、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提高流通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战略产业与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4.以科技化为动力,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建设

  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安全技术集成、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研制、农业生物与气象灾害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保证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发挥。加强“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力度,扩大科技示范户的覆盖面,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立体种植养殖技术,发展节地型农业,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耕地 农业资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