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记者实地采访发现,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此外,还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7月25日《北京晨报》)
黑心商家使用新的“瘦肉精”种类苯乙醇胺A,说白了不过是逃避监管检测。但专家教授担当幕后“黑手”这一现象,却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据媒体报道,中国“瘦肉精”的始作俑者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的许梓荣(当时是称浙江农业大学),他于1987年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当访问学者,回国之后写了一篇关于“瘦肉精”的论文。这一“成果”为他赢得无数“荣誉”,但给国人造成了伤害,这就是“专家”利用高科技害人的真实见证。在日前披露的“新型瘦肉精”事件中,涉及浙大教授邹某,在该住所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这又是一个“专家害人”的铁证。
专家学者是社会“脊梁”,也是社会中的精英,社会责任大。然而,某些专家道德素质低,不仅学术操守丧失、唯利是图,甚至沦为不法商家的“帮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就与多年来一些“专家、技术人员”的教唆有关,当地奶农和奶站是如何学到以添加三聚氰胺来抵抗蛋白检测方式的?正是缘于个别专家和无良企业的“纵容”与教唆。在某省农村,为了让农民将收获的麦子尽快晾干,“技术人员”向他们推荐一种撒上即可以速干的干燥剂,至与给食用者造成多大伤害他们却不管不顾。
上述“食品安全事件”不是孤例,为害公众多年、久打不绝的“瘦肉精”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就此,有必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筑好学术良知“樊篱”。既要通过制度约束让专家学者秉持公平正义的学术德操,也要对那些“害人专家”予以严厉惩戒,要让助纣为虐者付出惨重代价;二是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一些植物生长激素、添加剂,甚至是严格控制流通的“三聚氰胺”等,在一些乡村小联社竟能轻易买到,这不是监管缺位乏力又是什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7-27/5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