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是典型的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农业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陕西洛川――一个靠农业吃饭的西部小县,却依靠发展苹果产业,使得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52元,是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位列延安市13个区县之首。
洛川是如何靠苹果产业实现富民的?近日,记者深入这个苹果大县,一探究竟。
向质量要效益――
1亩施有机肥的苹果能多卖1500元
苹果卖得俏,关键质量要好。过去,洛川苹果生产重“地上”管理,轻“地下”管理,施肥不合理,有机肥投入低,果品质量始终难有大的提升。
怎么办?洛川县将发展的目光瞄准了循环农业。2008年,洛川开始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项目,给苹果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截至去年,全县建成600头商品代种猪场30个,发展万头生猪示范村(养殖小区)41个,组建专业合作社41个,饲养量达65.2万头。
有了猪粪,就有了肥源。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县产出有机肥约230万吨,节约化肥投入约7000万元,有机肥的使用使苹果亩产提高了5%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
京兆乡京兆村的吴长富算了一笔账:他家30亩果园,过去买化肥每年要花近3万元。2008年他投资建了个600头猪的扩繁场,不但买化肥的钱省了,自家用不完的有机肥卖掉后每年还能赚2万多元。施了有机肥的苹果不论色泽还是口味都比施化肥的好,1亩能多卖1500元左右。
与此同时,洛川县还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业投入质量,加强果区农资市场监管生产和果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果园病虫草害的控制,严格禁止化学农药的使用,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报,从源头上保障了苹果质量。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苹果绿色生产基地40万亩。
靠品牌闯市场――
苹果没熟,客商就进驻果园抢购苹果
“过去果农坐等客户。”洛川县委书记高武斌说,“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现在每个村至少有了一个规范的苹果专业合作社。果农们和外地客商搞订单生产。苹果还没熟,客商就进驻果园抢购了。”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类苹果专业合作社222个、社员1.9万人,社员收入比非入社农民高出约20%左右。“抱团”的果农还积极“走出去”闯市场。如今洛川苹果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还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提升苹果的附加值,洛川县按照“争创一个品牌、联结一个企业(协会)、开拓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的思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走以市场育品牌、以品牌托市场的新型发展路子。近几年,洛川苹果陆续获得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27项重大品牌冠名权,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过去几块钱一斤的洛川苹果,现在因为品牌的带动,品质好的一个就能卖10多块钱。去年全县苹果总产值达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来自苹果。
在传统营销上做足了文章的洛川果农,如今又打起了网络营销的主意。朱牛乡的汇农果业负责人王明全前不久刚刚建起了全县第一家网上专卖店“乡果网”,目标是通过全程冷链系统,1小时之内把新鲜苹果送到消费者手上。这一步,首先在北京实现了。
“提高农产品在新型业态和高端市场中的比重,广泛进行网上交易,开展电子商务,是洛川苹果未来营销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方向。”洛川县长谢京帅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7-25/5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