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劳动力还富余吗?


  “以前打工时每个月工资大约2000元,扣掉日常花销所剩无几,这样下去不是长远之计。”期待着成家立业的李富向记者袒露了心声。眼看着村里很多人靠跑运输发了财,他也动了返乡的心思。

  跑运输需要买车,多年打工的李富并没有什么积蓄,亲戚朋友也帮不上忙。于是,他利用支农贷款作首付,向汽贸公司分期付款买了一辆价值30多万元的解放牌载重汽车。

  一年下来,李富跑运输的毛收入有20多万元,扣掉每月偿还贷款和各项成本虽然所剩不多,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三年下来,车就是自己的了;五年之后,攒个十来万肯定没问题!”

  李富只是返乡大军中一员。“潜江裁缝”也开始返乡了,服装之乡湖北省潜江市逐渐摆脱“招不到裁缝”的尴尬。“拐点出现在近三五年。”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说。

  张金镇是当代“潜江裁缝”的发源地。在2008年以前,张金人在深圳创办的服装企业就有105家,最多时带动潜江农民工2.3万人就业,其中来自张金镇的就有1万多人。那些年,每年正月初六到二十五,几乎每天都有客车运送农民工到广东等沿海地区。张金镇主街成了停车场,车队绵延几公里。所有村镇干部都上街维持秩序,最多时一天发过100辆客车。

  作为全国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监测点,潜江近些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左右。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测算:人均每年挣回1.5万元。1996年前后潜江大批企业改制,本地无法吸纳,十万大军出潜江,单向流动到东部沿海。2004年以来,潜江县域经济发展逐步活跃,传统的纺织服装业“复苏”,本地用工开始增多,外出的总规模趋于稳定。目前,就近就地转移的农民工有5.9万人。

  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余爱民说:地处中部的湖北是劳务输出大省,“百万大军”南征北战。目前到省外就业的仍占绝大多数。随着产业转移,本省用工增加,部分农民工回流。我们还是鼓励农民工走出去、开眼界、挣大钱。

  返乡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一方面反映了当地经济状况的好转以及创业就业环境改善,但也有打工者个人的原因,准格尔旗就业局办公室主任王文春说。一是随着年龄增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部分农民工不再愿意为老板打工,回流自己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许多农民工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而选择了回乡。王文春举例说,建筑工作中安全保护设施的配套发放关系到农民工的人身安全,然而在对回流农民工进行调查时发现,有近一半的农民工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设施保障。加之大部分农民工的月工资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切实得到保障。

  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回流有着显著的影响。“很多农民工都没有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不为农民工缴纳保险等,农民工争取保障权益的意愿得不到满足,也会使农民工纷纷回流。”王文春说。另外,适龄男女结婚生子也促成部分农民工回流。

  ■未来■

  县域经济发展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重要机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也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变化

  准格尔旗农业基础薄弱,加之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收入较少,农民总体生活水平较低。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他们打工的目的地大多是呼和浩特、包头、东胜等地,也有的远赴北京及东南沿海。

  2004年以来,随着煤炭市场转好,准格尔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以煤炭、电力和煤化工等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运输、商贸、餐饮、广告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本地城乡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全旗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人数达到2万多,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近3万人。

  今年21岁的刘清是潜江梅嘴村人。到深圳、常熟等地闯过多年,现在潜江一家服装厂上班。他留着时尚的发型,讲普通话。虽然厂里提供食宿,但他每天下班要骑20分钟电动车回家,因为他觉得家里吃得好、更自由。刘清家里有2亩多田,问到种田,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我已不会种了。”

  记者观察,目前在潜江,土地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气候。浩口镇副镇长徐国亮说,按照国家的惠农政策,每亩田每年各类补贴有120元左右,再加上租金一亩田每年稳定收入有三四百元,外出打工的人只是把田当作养老的“保底”。目前不仅90后,一些70后的外出打工人员都不会也不愿种田了,未来土地流转会是个趋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总体 外出务工 劳动力市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