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夏粮稳产之路越走越清晰


  经过秋播春管夏收的艰辛劳作,经过历时8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夏粮丰收年。回首近几年我国夏粮生产,几乎都在灾害频发中开局,却又在喜获丰收中结束。农业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靠天吃饭的产业,在“风不调雨不顺”背景下能够获得夏粮“八连丰”,其中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珍惜和铭记。一条顺应规律、符合国情的夏粮稳产之路正越走越清晰。

  夏粮稳产的固本之基在于完善的保障机制。在今年夏粮生产克服长达100多天干旱困扰的过程中,包括政策激励、投入保障、科技推广、工作动员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其极为鲜明的导向性和号召力,促进了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的广泛整合和有效配置。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密集关注旱情,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春管政策;中央财政在已安排各项涉农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对抗旱浇水、弱苗施肥给予补助,这些举措在我国粮食生产史上前所未有,极大地鼓舞和带动了各地区、各部门抗旱促春管的力度。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动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参与全国科技大会战,再加上农业科研机制和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创新,为广大农民夺取抗旱保苗胜利奠定了技术基础。

  夏粮稳产的有力保障在于强劲的行政推动。在夏粮生产的一个又一个关键节点,行政推动的巨大力量有力指挥了全社会重农抓粮的“大合唱”。今年春季国务院部署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形成了农业部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统计局、粮食局、气象局等十几个部委局密切配合、共同抓粮的新局面。春节刚过,农业部赴26省市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督导春管措施,推广抗旱技术,指导全国各地抗旱春管形成热火朝天局面。

  夏粮稳产的关键贡献在于科学的防灾减灾。从2009年北方麦区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旱情,到2010年小麦主产区低温、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再到今年小麦主产区长达100多天的严重旱情,纵观近三年的夏粮生产,无不伴随着重大旱情。在与干旱抗争的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路子。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救灾”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细化分类,精细管理,科学指导”的工作方法不断发展,做“三预”(预测、预判、预警)、查“三情”(墒情、苗情、灾情)、有“三备”(备政策、备技术、备物资)的工作手段不断完善。在今年的冬小麦生产中,大多数农民都运用了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冬水和“一喷三防”四大技术,极大地缓解了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科技手段能“补天”,在探索中日益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为夏粮稳定增产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实践证明,这条清晰可见的夏粮稳产之路建立在深刻认识我国当前国情、农情、灾情的基础上,建立在准确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是新时期“三农”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我们相信,只要在粮食生产实践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增加支持、落实政策、用好科技,我们一定能够把这条夏粮稳产之路走得又稳又好,为巩固全年粮食稳定生产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粮食 小麦 预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