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春: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气候异常现象,它们是相关联的。
6月之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同期,欧洲和美国中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持久的气象干旱,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经历了历史上少见的持续性干旱。
随后,长江流域提前进入梅雨期。受同样的大气环流影响,6月21日西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普降暴雨,九州部分地区10日起的累计雨量超过1000毫米。
记者:为什么近来不少地区要么出现干旱,要么遭遇洪涝?要么不下雨,一下就是大暴雨?
丁一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了趋强增多之势。造成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水循环发生了变化、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
记者:具体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大气环流带来了什么影响?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全球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增加了水循环的强度,增加了大气的持水能力。
其一,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增加,蒸发蒸腾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也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水循环的强度。
其二,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大气的持水能力,也就是说,大气中可容纳的水分更多了。
一般而言,当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含水量可提高约7%。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水汽,大气才能饱和,达到降水条件。如果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地吞噬水分,并封存在大气中,水汽不会以降水形式落下,这就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而一旦大气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达到降水条件,就会发生降水。由于此前“吞噬”、“封存”的水汽更多,降水强度会因此加强,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此外,气候变暖还导致大气环流出现异常。气候变暖改变了地球的热量平衡,减弱了大气环流的纬向(东西方向)流动,但增强了大气环流经向(南北方向)流动。
纬向型大气环流减少,经向型大气环流增多,南北热量、水汽交换加强。这种情况下,天气往往异常。
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干旱和暴雨共存,干旱现象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同时降雨越来越强,小到中雨频率普遍减少,而大雨与暴雨强度和频率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标准等,应根据气候新特点进行调整
记者: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丁一汇:我们从这次长江中下游的旱涝迅速转换可以看到,气候变化的速度更快了,量级更大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标准,应该根据气候的新特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宋连春: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是防御强降水、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的地域。在未来的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明确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善这些地区防御气象灾害的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6-27/5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