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0.3亿美元到488.8亿美元,出口食品99%以上质量合格。在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际贸易壁垒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农产品出口从入世之初的180.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88.8亿美元,年均增长13.4%。今年1至4月,中国农产品出口186.8亿美元,同比增长34.4%。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17日在山东威海举行的“商务部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经验交流会”上说,目前中国出口到美欧、日本等地的食品合格率在99%以上,中国农产品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与日本、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在农产品标准制定上的全面、严格相比,中国的相关标准起步晚、更新速度缓慢一度掣肘农产品出口,微生物、药残超标事件甚至影响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对此,中国在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生产、包装、储运、品牌等方面标准不断优化,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各地也通过发展外向型农业,形成了一些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及一批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企业。
“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总体良好,但面对内外部的严峻挑战,各地各企业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仍不能放松。”钟山说。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受文认为,尽管已经进入世界农产品出口前五位,但是中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大、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企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往往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受害者。
对此,王受文认为,产品质量提升并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重视,其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出口企业的意识。而对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的中国而言,提升外贸商品的质量、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无疑是不二选择。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介绍,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据此测算,中国农产品出口可直接和间接创造数千万个就业岗位,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出路。
业内人士认为,更重要的是,发展对外贸易和交流合作,有利于我们学习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先进理念,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把质量管理由出口市场拓展到国内市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与国外同样的安全食品。”山东威海市副市长刘茂德说。
商务部2010年以来在山东、海南等9个省市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效提高了食品流通的组织化、现代化水平,并在上海、大连、天津、济南等20个大中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并提出了争取到“十二五”末,将追溯体系基本覆盖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目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6-20/5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