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究竟怎么样?

  韩长赋: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

  从世界粮食供给形势看,依靠国际贸易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靠不住的。

  第一,世界粮食供给仍然偏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0—2011年度,世界谷物产量约为22.37亿吨,消费量将达22.78亿吨,产不足需。 2009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发表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指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饥饿人口达创纪录的10.2亿人。 2010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预测,2010年年底全球仍有 9.25亿饥饿人口。据《世界人口状况报告》,2000年到2010年,全球人口由60.9亿增长到69亿,大数增加了8亿,增长13.3%;同期粮食产量从20.66亿吨增加到22.8亿吨,大数增加了2亿吨,增长10.4%;人口增长快于粮食增长。

  第二,国际市场调节空间有限。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5000亿斤左右,不到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大米贸易总量为500亿—600亿斤左右,仅占我国大米消费量 15%左右。2010年,受自然灾害及俄罗斯等国发布小麦出口禁令等影响,国际粮价一路飙升。这说明国际粮食市场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三,粮食问题是政治、社会问题,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真缺了,世界各国都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通过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等,先保自己。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自去年8月开始实施小麦出口禁令,洪都拉斯、阿尔及利亚、韩国等国纷纷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印度尼西亚今年2月取消大米进口关税,连欧盟也宣布从今年2月底到6月30日期间临时取消小麦和饲料大麦进口关税,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

  第四,我国的大国效应明显。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已成为国际贸易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一旦国际粮价上升,我们进口成本就会加大。而且我们国家地域广大,即使在国际市场能够买到粮食,由于运距远、成本高,也不划算。13亿多人,一日三餐天天要吃,真要缺了也来不及。

  记者:具体到“十二五”,我们的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如何?

  韩长赋: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7年增产,2007—2010年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10928亿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十二五”看,我国粮食生产可以说是有难得机遇,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

  机遇方面,可以概括为“四个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条件。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是要素条件。目前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2%,标志着科技已经成为农业和粮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需求条件。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化的拉动,对农产品的总量和质量需求会不断提高。需求增加,会拉动价格上涨,提高生产者积极性。

  四是社会条件。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将会更加浓厚,推动“三农”发展的合力逐渐增强,人心齐、泰山移,这将有利于农业加快发展。

  困难挑战方面,可以归纳出“五个越来越突出”。

  一是资源约束与总量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国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一亩三分地。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而且还呈递减趋势。1996—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年均减少1000多万亩,资源条件约束越来越突出。如何配置好有限资源,保证粮食总量平衡,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基础薄弱与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是基层和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都在吃老本,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完好率为60%,中小灌区干支渠完好率仅50%左右,大型灌溉排水泵站老化破坏率达75%左右,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最后一公里”渠道成为最薄弱的环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强化 耕地 小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