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以每斤0.2元的亏本价卖出的西葫芦,到了消费者“菜篮子”里变成了1.5元,价格涨了6倍多。针对“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并存的现象,记者自4月27日凌晨起连续36小时,一路追踪了山东寿光西葫芦从收购、运输、批发直至零售的全过程。在西葫芦价格不断“变身”的过程中,散户菜农议价能力低下,人工、油费等成本传导对蔬菜价格影响较大,零售商“最后一公里”提价幅度过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0.2元贱卖
菜农基本没有议价权
近年来,山东寿光已经形成稳定的蔬菜产销模式:货主(一级批发商)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租用仓库,每天一早雇车到周边农村收菜,中午时将收购的蔬菜运到物流园,随后装车运往北京等地批发市场;合伙人接货之后,往外批发。
27日6时左右,货主张俊山雇用的一辆收菜小货车,驶达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南羊村,这附近是西葫芦种植区。小货车主刘台停好车,开始雇用一位名叫刘若村的小老板的地秤和场地收菜。不过,每次过磅之后,刘台和收菜小老板都不付钱给农民。
7时左右,刘台收够了接近货主要求的4700斤西葫芦,宣布不再收货。8时左右才根据货主的指令,开始放价:今天西葫芦的收购价是0.2元/斤。然后按账目付钱给菜农。
“今年种西葫芦要亏本了。”皇城镇顾邵村村民邵建新刚卖了677斤西葫芦,被克扣22斤后,得131元。他抖着手中寥寥几张票子,算账给记者听:两个 50米×7米的西葫芦大棚,去年11月中旬下苗,今年1月下旬开始采摘头茬,此后每天能采瓜600斤左右上市,一直采到6月初,两个大棚总产6万多斤。往年此时,西葫芦价格能达到0.5元—0.6元/斤。今年,西葫芦价格低,而种植成本却比往年更高:每个大棚的种子、化肥、棚顶塑料膜、草毡子、棚罩、覆地薄膜等投入共计7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人工费。而且越往后,西葫芦价格估计还会走低,算起总账肯定亏本。”
记者了解到,盲目扩产是此次西葫芦价格下降的首要原因,而议价能力低下直接导致菜农亏本。散户没有抱成团对抗买家,造成了目前“买方市场”的局面。菜农缺乏市场信息,也给买家随意压价提供了可乘之机。加之西葫芦产业链条太短,菜农无力建冷藏库贮菜,蔬菜不采摘会烂在地里,也造成菜农不能持货待价而沽。
西葫芦价格发布之后,南羊村市场仍有菜农陆续赶来。刘若村于是开始压价,晚到的农户只能贱卖。南羊村村民徐小军拉来了600多斤西葫芦,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0.15元的价格贱卖给刘若村。他无奈地说:“人家给多少就是多少,菜摘了不卖就烂了,总不能都自己吃了吧?”
在皇城镇杨王村市场,西葫芦价也是8时左右发布的,0.2元/斤。记者在这里见识了一位小老板和菜农“杀价”:“8分卖不卖?”“这哪行?亏大了!” “那你运回家去吧!”杨王村菜农王克发想卖又不甘心,想走还挪不动腿。“爱卖不卖,这里价格就是我们定的。”小老板徐强的仓房规模在这个市场上是最大的,说完他转头就走。
0.2元到0.6元
成本传导效应成主要推手
记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蔬菜价格的“成本账”越来越复杂,“价格推手”不断增多,一级批发商的利润空间并不高。
27日12时30分左右,刘台拉着这车刚收来的蔬菜回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仓库,并拿着账目明细找张俊山领钱。
张俊山准备发往北京的这车蔬菜共58421斤,西葫芦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种。通过这车货当天的账本,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车货成本共1.5万元左右。其中包装成本比重最大,达到7037元,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50%左右,尤其是纸箱涨得更多,几乎翻倍;雇工成本(包括装车、理货男女工、业务员等)共计1170元,比去年涨了近300元;运输成本4800元(包括租用大卡车从寿光物流园运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途中发生的油费、司机费等),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900元;其他杂费(装车用的竹竿、梯子、铁架子、板子、电话费等)为980元。
27日下午2时30分,记者与运菜大卡车一同启程,向北京进发。车子走高速公路,一路走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当晚11时,抵达新发地北门,行程480公里左右。记者发现,为了及时赶到新发地,卡车一刻不停,司机只吃大饼,连水也不敢多喝,以免上厕所耽误时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5-03/5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