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见今日本报第十六版),要求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连续第八个丰收年。
《意见》要求,以粮食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为重点,以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为重点,以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认真落实好国家已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项目,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措施到位,强化考核奖励,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粮食生产好势头亟待强化
粮食需求增长较快,农产品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当前,物价较快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从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看,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惠民生,都必须首先稳住农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认为,只有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近几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但与此同时,由于需求增长较快,农产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仍然较大。此外,近期受部分国家农产品减产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出现较快上涨,靠进口弥补供求缺口的回旋余地也变得越来越小。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今年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出现大的问题,农产品价格乃至整个物价总水平就会大幅上涨,不仅会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且还将影响到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
另外,从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看,保持粮食生产好势头难度不小,亟待强化。一方面,粮食要在“七连增”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要实现新的增长难度增大。另一方面,连续增产也使部分地方滋生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的情绪,抓粮积极性有所减弱。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影响、生产成本上涨、劳动力紧张等现实矛盾也增加了今年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
专家表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夯实农业基础,抓好粮食生产,将有助于赢得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强农惠农政策含金量超往年
中央新增支农资金100亿元,增加良种补贴资金16亿元,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亿元
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是关键。今年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都超过往年。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9884.5 亿元,增长15.2%。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938.7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406亿元。此外,为组织实施“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中央又新增支农资金100亿元。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促进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调动农民积极性,今年保护支持政策力度更大。增加良种补贴资金16亿元,提高早稻良种补贴标准。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亿元,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支持力度。此外,《意见》还提出将逐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完善农资综合直补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新增部分要重点支持种粮大户。
为调动主产区积极性,今年利益补偿机制更加健全。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地位举足轻重。抓住了主产区,就抓住了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大头。为减轻主产区的负担,《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逐步取消产粮大县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县级配套,加大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意见》还强化了对产粮大县的激励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40亿元,对粮食生产大县除实行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奖励外,对增产部分再给予适当奖励。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过去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主要针对13个粮食主产省(区),今年则将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也纳入了支持范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3-24/5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