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出,就日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该文件将再次锁定三农问题,其中包括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正在制定中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三农问题以及未来中长期的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将作出怎样的规划,同样值得期待。
时处节点之年的节点时期,本报专访了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李孟刚。
作为首席专家,李孟刚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与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策研究",以及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我国‘十二五’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李孟刚认为,我国应树立多元协同保障和综合食物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资源,树立以谷物为中心、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
针对目前备受关注的农田水利问题,李孟刚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行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摸清家底,掌握全国水利设施状况,谋划长远发展规划并从制度上保证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且投资额将大幅度超过“十一五”期间投入。
粮食安全不能仅靠国内自给
日本人就把最大的粮仓建在加拿大沿海地区,运输便利,随时可以调运。中国一些企业投资“海外农场”,比如巴西、哈萨克斯坦、非洲等地,也体现了我们在粮食安全观念的一些新变化。
《21世纪》:你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如何?“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规划思路上会有调整吗?
李孟刚: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我国粮食实现连续7年丰收,已经基本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业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整体上是有保障的,“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安全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当然,国际上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有疑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实状况是耕地持续缩减、人口仍在增长、农业基础薄弱,同时还要面对自然灾害加剧、粮食消费升级等问题,我国粮食供给压力将长期存在,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基于此,我国应树立多元协同保障和综合食物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新的粮食安全观主要包括两个视角:一是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二是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资源,树立以谷物为中心、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
新粮食安全观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仅侧重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价格稳定的安全观念,而是以世界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世界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基础,维护粮食安全需要从世界粮食安全的整体角度出发,加强互利合作,寻求多元发展,避免粮食垄断和霸权主义,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与世界粮食安全的共同发展。其中,互利合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多元化发展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协同保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
《21世纪》:目前国际政经秩序正经历震荡期,在这个时候提出不单靠国内粮食自给来保证粮食安全,是不是现实?受目前我国远洋运输通道的保障能力所限,一旦危局来临,纵然海外粮食供应不会中断,可能也需要中国付出更多战略筹码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李孟刚:新粮食安全观受到新能源安全观的启发。现在粮食和能源已经不简单是商品,它们有特殊属性,也具有战略意义。
通过对世界各国的粮食储备、流通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研究,国际上对粮食安全的维护措施和中国的做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中国粮食安全观念还比较传统,认为粮袋子不能系在别人的腰带上。实际上,维护粮食安全,主要立足国内,也要放眼全球。
日本人就把最大的粮仓建在加拿大沿海地区,运输便利,随时可以调运。中国一些企业投资“海外农场”,比如巴西、哈萨克斯坦、非洲等地,也体现了我们在粮食安全观念的一些新变化。
李孟刚
建议设国家粮食安全委员会
建议在适当时机成立国家粮食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指导粮食和其他主要动植物性食物的生产、加工、营销、储运等完整产业链的全过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2-31/5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