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抑制通胀尤需保障农民利益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于21日召开。按照以往经验,有关三农的话题将很可能成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自2004年以来,三农问题已连续七年占据中央“一号文件”。此前有消息透露,农田水利建设将可能构成2011年“一号文件”的主体,虽与人们惯常认为的“三农”有别,但大体仍然属于大三农的范畴。受此消息刺激,水利等相关概念股已掀起过一轮炒作。

  不过,鉴于通胀和价格上涨因素,有预测认为,保障农产品供给以抑制价格上涨,有可能成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并通过明年的“一号文件”予以反映。这样的预测有其合理之处,11月5.1%的CPI已创出 28个月来的新高,12月即便有所回落,幅度估计也不会很明显。至于明年,CPI将在高位运行,大体已成共识。而鉴于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如何稳定食品价格,有很大可能成为大三农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12月上旬数据显示,在国家多措施控制物价的态势下,农产品价格依然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样的信息加剧了保障供给抑制价格上涨的预期。但同时应该看到,统计局数据所显示的价格上涨品种,大体集中在粮食作物,而在一系列行政措施的调控下,蔬菜等价格近期则出现了明显下降。这种态势突出表明,对综合CPI反映的食品价格上涨,目前不宜笼统视之。即便出于控制通胀以抑制价格上涨,也应尤其重视差别对待,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进而保护农民的利益。

  当前不断加剧的通胀形势,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化为社会问题。控制通胀、抑制价格上涨,成为社会普遍的呼声。但必须指出,这种平抑物价的社会呼声,仍然主要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愿望,而比重更为庞大的农村居民群体,其之于价格上涨的真实愿望,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对强力控制通胀也存在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通胀有利于农民增收。从一般的逻辑理解,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应该得到实惠。目前控制价格上涨的许多行政措施,也注重抑制流通环节的炒作,以防止此前几轮涨价主要涨在了流通环节,农民无论年景丰歉均利益受损的情况。应该说,这种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但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现在还难以判断。从9月、10月、11月的CPI数据来看,农村比城市承受了更大的涨价压力。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通胀之于农民反而更为不利,更需加大对通胀的控制。

  但这种认识还仅是单向度的,因为暂时查不到农民收入和通胀的比较数据,也就难以判断通胀因素之于农民增收,以及通胀之于收入抵消之间的真实态势。也即,通胀对于农民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在难以准确断言。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从宏观上,对稳定物价保障供给的措施,我们予以完全理解。但在具体的微观做法上,需要更加侧重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在此,我们完全赞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看法,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中国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是有利的。城市的消费者应该增加对价格上涨的容忍度,不仅因为粮食价格上涨是当前全球性的态势,同时也正如陈锡文所言——农民是低收入者,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他们不得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应产品,这个时代应该结束,当你的生活改善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农民增收 预测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