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国内市场政策调控 棉花震荡重心下移


国内外棉花现货市场回顾及展望

  11 月份,国内棉花现货向下游流通速度加快,籽棉采摘进入尾声,采摘进度近九成,河南、河北、新疆、安徽采摘进度较快,而湖北、江苏、湖南采摘进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收购近7 成,而国内新棉加工及销售进度也有明显加快。

  由于郑棉市场本年度以来交易量明显放大,参与企业及参与交易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增加和提高,郑棉市场越来越能够发挥其引领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 郑棉在短期内的急涨急跌使得其与现货的基差由正转负,再由负转正。目前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在心理上对现货市场造成压力。购销双方心态有所转变。

  山东某大型棉纺企业在10 月底到11 月上旬,连续7 次上调皮棉采购价,累计提价幅度达到6300 元,但棉花加工企业仍然惜售。从11 月郑棉价格开始回落,该企业又连续6 次下调皮棉采购价格,累计下调幅度超过3000 元,棉花企业担心棉价继续下滑,售棉意愿反而比前期强。与此同时,棉农销售籽棉的意愿也较强烈。可以预计,在本月一轮急跌之后,国内现货市场皮棉向下游流通的速度将明显加快。

  国际市场,来自亚洲国家的买盘支撑棉价维持在较高位置。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截止11 月11 日,美棉累计销售本年度陆地棉273.5 万吨,占预期总出口量的8 成,其中中国签约量接近90万吨,装运量超过56 万吨。11 月上旬,在美国加州举办的美棉采购峰会上,中国纺织企业及买家签下大单。预计12 月下旬开始,中国将迎来进口美棉的高峰。

  印度方面,尽管降雨导致印度新棉上市推迟,但增产的预期仍然不减,11 月中旬,印度棉花协会将印度棉花产量调整至606.9 万吨。按照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本年度印度棉可供出口量在100 万吨左右,而印度棉花协会及贸易商则认为印度本年度可出口量在150-200 万吨左右,远高于之前确定的93.5 万吨的出口限额。预计印度可能根据实际出口情况及国内企业的状况来决定是否增加新的出口额度。目前印度获批的棉花有89.2 万吨,根据规定,需在45 天内装运完,否则可能“被撤单”,截止11 月中旬,印度棉已装运13.6 万吨,按照目前的进度,到12 月中旬可能还有大量印度棉没有完成装运。装运时间的紧迫性和出口数量的不确定性目前仍是困扰棉商的主要问题。

  从进口棉价格看,截止11 月下旬,进口的中高等级棉基本在26000-28000 元/吨左右,部分质量较好的棉花在30000 元左右,基本与国内皮棉目前加工成本持平。

替代产品化学短纤市场运行分析

  纺织企业对棉纺原料的使用比例主要根据接单情况而定,只有少量的纺纱用棉量会因为三者的比价关系而有弹性调整。国内纺纱耗棉比在50-55%左右,可弹性调整的量估计在50 万吨左右。由于现货棉难求,部分纺纱企业使用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替代产品试图改善用棉偏紧现状。11 月初,国内涤纶短纤价格大幅上涨就是纺织企业弃棉用涤的结果。国内涤纶短纤11 月份累计上涨6850 元,棉涤价差由10 月份的一万五缩小至一万,粘胶短纤累计上涨7200 元,棉粘价差由月初的3300 至目前-2000,粘胶短纤价格较棉价高2000 元,目前涤纶短纤价格有小幅下跌,主要受上游原料下跌影响,而粘胶短纤行情相对平稳,主要由于生产厂家库存较低,而上游原料成本上升较快。

下游纺织市场及纺织行业运行分析

  从宏观上看,国内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良好,纺织生产、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内销市场增长空间较大,纺织行业内外环境均较为理想。但值得关注的是,与前九个月相比,10月份国内纺纱产量增速出现较为明显回落,纺织工业增加值、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速也出现回落,呈现了“前高后低”的走势。

  对纺织企业而言,由于棉价过快上涨,下游厂家难以及时消化,已经造成纺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从2010年9月至11月,国内棉价累计上涨近7 成,而纯棉纱价格涨幅在65%左右,坯布价格仅上涨10-25%。2010年10月中下旬开始部分小型坯布厂家成本售价形成“倒挂”,开机率明显降低,国内纺织企业整体开机情况也有下降。

  部分纺纱厂根据棉价上涨节奏来制定售纱策略,这也造成纱价跟着棉价被动上涨的局面。在整个过程中,大厂好于小厂。高档纱调价幅度高于中低端产品。而由于2010年度国内棉花受天气影响下,品质下降,未来可能出现不同品质棉花市场分化的局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皮棉 连续 预测 陆地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