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特别是近期,由于参与政策性收购主体增多,除国资巨头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在进军中国粮食收购市场,竞争性收购愈演愈烈,进一步导致了粮食价格上涨。业内人士对此忧心忡忡,甚至认为外资的深度进入,将左右粮价上涨,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问题是,现在外资在粮食领域占有多大的话语权?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提供的数据显示,以稻米为例,2008年稻米加工业共有企业7311 个,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其中,民营企业产能和产量所占比例为85%和85.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能和产量分别占14%和13.2%;外商投资企业在稻米加工业中所占比重在1%左右,在小麦加工业中所占比重约为0.3%。看来,在粮食加工领域,中资企业占有绝对比重。而在流通领域,外资也只是配角。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今年7月10日,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0年新产小麦348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97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5%。至于水稻和玉米这两大类粮食产品,中资企业在流通中应该也是唱主角。
外资粮食企业占“小头”,人们为何对其何其害怕?恐怕主要是基于对粮食这种事关国计民生且影响经济全局的特殊商品过于敏感,也是对其他诸多产业领域被外资悄然操控引发的联想。
我们说,对外资在粮食收购问题上无须过于担忧,并不是说对外资粮食企业的动向可以视而不见,掉以轻心。的确,面对实力雄厚、嗅觉灵敏的外资粮商,将会增加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难度,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民营加工企业也将生存艰难。
随着外资粮商在我国粮食市场“跑马圈地”步伐的加快,已给国内粮食市场带来新变数。
这种新情况提醒我们,未来我国散、乱、杂、小的粮食企业或将面临残酷的洗牌。通过政府行为和市场手段对国内粮食企业进行大力整合,迫在眉睫。同时,为了粮食的“长治久安”,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加强行业和市场监管力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1-15/5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