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紧盯中国粮食
■蔡恩泽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安全日,而早在今年8月,来自新加坡的益海嘉里集团已将收购目标锁定在中国的中晚稻上。在中国粮仓腹地江西抚州,一些地方的水稻尚未成熟,就被益海嘉里以高价定购手段抢购一空,致使当地中小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倒闭。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中国粮食安全再亮红灯。
复制金龙鱼辉煌
目前全球粮食运销掌控在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4家跨国公司手中。在中国市场,ADM公司与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参股的丰益国际动作最为迅速。而丰益国际正是益海嘉里的母公司,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近40家,堪称全国粮油加工老大。
益海嘉里曾经制造过金龙鱼的辉煌。作为益海嘉里旗下的主打品牌,金龙鱼占据中国食用油行业半壁江山。益海嘉里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中国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
眼下,益海嘉里一方面快马加鞭地在东北、江西、四川等大米主产区跑马圈地,划定“势力范围”,拼抢收购权,一方面又在终端销售等各个方面与中粮、中储粮等本土企业角力,抢分市场蛋糕。
有道是“粮油不分家”。益海嘉里在占领中国食用油一半市场之后,又开始觊觎中国米面产业,实施大规模渗透。其手段就是高价收购,妄图将中国本土企业挤出粮食市场,再实行垄断经营。
于是稻未黄,抢购忙。今年早稻收购季节,在江西金溪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和中储粮金溪直属库都未开磅收购的情况下,益海嘉里8月1日率先挂牌收购常规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价,既高于今年国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也高出去年同期江西市场早稻收购价6—8元,还高于目前江西市场早稻平均收购价。
益海嘉里的绝招就是从农民田头直接收购水稻。农民收割的水稻不用整晒,过秤后直接由益海嘉里入库用烘干机烘干。这对农民来说,节省了整晒的成本,当然划算。于是益海嘉里捷足先登,当地中小粮食加工企业缺少烘干机,无力竞争,只得关门息业。
抚州市临川区粮食购销总公司黄经理对采访的记者大倒苦水:“我们空出了大量的仓容,却收不到粮食,现在工资都发不出来。”
益海嘉里收购的常规早稻水分为14.5%、杂质为3%,如果折算成13.5%水分、1.5%杂质的国家等级标准,其98元/百斤的收购价实际上达到105元/百斤。按照目前市场米价,加工100斤稻谷要亏损1-2元。
但益海嘉里包藏祸心,就是要通过控制价格来清理门户,明知亏损,也要抢购,凭借其巨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来屯粮,从而垄断市场,左右市场价格。在前两年,益海嘉里抱定亏损的念头进行市场博弈,待到第三年,则狮子大张口,将大米利润尽揽囊中。
不难看出,益海嘉里的野心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复制金龙鱼从油到米的财富神话。
渗透路线图
外资对中国粮食早有图谋,对中国粮食的渗透有一张精密的路线图。
从竞争地域来说,由北向南。外资对中国粮食的渗透始于东北粮食主产区,此后逐渐向南方蚕食。比如法国路易达孚公司2005年在锦州投资1500 万美元建设年加工60万吨大豆项目得手,项目日处理大豆最低能力为2000吨,建成后年产值可实现18亿元人民币。然后逐渐向南方产粮区扩展渗透。
从经营品种来说,由次到主。外资先将大豆等不太引人关注的食用油控制在自己手中,通过收购或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获得中国大豆80%的 进口权,导致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被外资控制。中国作为大豆生产大国,如今却只能成为他国的廉价原料基地。外资从大豆、小麦到大米次第推进,大豆得手后,又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借助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
从产业链条来说,由单趋全。外资刚开始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多数是从单一的销售环节开始,如今已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从育种、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物流、股市乃至期货,无孔不入。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四大外资粮食巨头都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广大领域。这些外资巨头都极有眼力,它们看中的机会,正来自粮食流通体制改制后,基层粮库面临的困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1-02/50348.html